请输入关键字!
2025-01-18   星期六   农历腊月十九   大寒 大寒
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医药
作者:2321 创建时间:2009-09-09 09:39:49

 

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医药

 

    近日,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回族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任医师牛阳介绍,回族医药已于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认为,对于传统最好的尊重就是把接力棒传好,让古老的回医开花结果,重新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回医,在治疗消化、外伤、皮肤病等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面具有独特效果。据资料记载,盛唐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与中国之间的商业贸易相当活跃,当时经营“回回”奇香异药者达一二十万人。同时,产生了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医药鸿篇巨制《回回药方》。该书共计36卷,内容涉及内科、外科、眼科、伤科等多门学科。

    “《回回药方》残存于世的只有4卷,成了中国目前仅存的一部古代回族医药典籍。”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牛阳表示,回族医药在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上有独特之处,但因古籍文献大量流失,给回族医药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造成了极大困难。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回族医药基础研究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1989年,宁夏中医药学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回族医药研究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忠和说:“首先要对回族医药文献进行挖掘和整理,才谈得上对回族医药的继承和发展。”

    1995年,宁夏开办了首家民营性质的回族中医药研究机构――固原地区中医研究所。到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整理、编写出《中国回族医药》《回药本草》和《回族医药方萃》等10多部书籍,内容涵盖回族医学的基础理论、回族卫生保健、回族医药发展史、回族医药验方等。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永耀说,张宝玉回医骨伤医院的“张氏正骨”、杨华祥先生的“汤瓶八诊”回族卫生保健等,已被正式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今后,宁夏将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力争使回药实现产业化。
 (根据新华网信息编辑)

(编辑: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