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氏《牡丹亭》以越剧面貌“还魂”
《牡丹亭还魂记》中扮演“柳梦梅”的王君安
昆曲发源地昆山千灯古镇
汤氏《牡丹亭》
以越剧面貌“还魂
1598年,汤显祖写就《牡丹亭》。四百年间,传说汤氏《牡丹亭》的首演是在江苏昆山古镇千灯镇。
日前,由CCTV新影制作中心(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千灯镇政府联合出品,上海静安越剧团独家摄制的高清版越剧电视连续剧《牡丹亭还魂记》,在千灯镇举行开机仪式。
千灯古镇 牡丹“还魂”
作为汤显祖著名的“临川四梦”系列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作品,《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一出世就在舞台上长盛不衰,《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昆剧名段更是深入人心。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静安越剧团推出重新编排的《还魂记》,也给这部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倘若寻根溯源,有着2500年历史的江苏古镇千灯却是传说中《牡丹亭》的首演地。从这座千年古镇里,不仅走出了明末清楚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还诞生了元末昆剧鼻祖顾坚。
据制片人韦翔东介绍,在中央电视台和千灯镇政府的支持下,此次前往千灯镇拍摄《牡丹亭还魂记》,正是向戏曲传统的一次回归。导演陶海表示,《牡丹亭还魂记》将主要采用虚实景相结合的方式拍摄,即在原有搭棚拍摄的基础上,还在千灯镇进行外景实拍,尝试以现代影视技术为越剧艺术增色添彩。
两个“海归” 同报师恩
投拍《牡丹亭还魂记》的消息在网上一经公布,分别出演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金静和王君安就被不少热情的越剧迷,封为“静安”组合。
作为戚雅仙的嫡传弟子,已获日本籍的上海越剧演员金静重回上海,经过五年努力,促成了越剧电视剧《牡丹亭还魂记》的拍摄。
尹桂芳的弟子王君安从美国学成归国后,重回尹先生创立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为传承发展越剧尹派艺术四处巡演,今年更成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尹派”越剧艺术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两个“海归”,将在这部戏曲电视剧中首次携手,为各自的老师尹桂芳、戚雅仙完成新世纪的“合作“之梦。
尹桂芳和戚雅仙生前曾在《屈原》、《秋海棠》等作品中有过成功的合作,但也有遗憾。由两位弟子共同演绎的《牡丹亭还魂记》,或许能弥补两个越剧老姐妹未尽的影像缺憾。
(来源:杭州日报/作者:潘宁)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