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第三届中国昆剧评弹节开幕
创建时间:2006-07-10 09:36:42

六院一所齐聚苏州 八台大戏精彩纷呈

第三届中国昆剧评弹节开幕
 
----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召开

    幽兰飘香,群贤雅集。7月5日,来自海内外的曲友戏迷齐聚苏州,共同参加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昆山曲韵)、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及第三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这次盛会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致开幕辞。他说,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是我国昆剧界、评弹界又一次艺术盛会,也是海内外曲友和广大观众的盛大节日。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昆曲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特别是2005年国家实施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后,昆曲的抢救、保护和扶持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和重视。昆曲艺术工作者认真实践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关于抢救、保护和扶持昆曲艺术的批示精神,以更执著的追求、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奋发的精神状态,潜心钻研昆曲艺术,推出了一批优秀剧目,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今年是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50周年,也是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一周年,在这特殊的年份举办昆剧艺术节,表彰昆曲优秀主创人员,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昆曲新剧目的创作和生产,不断推出一批后浪推前浪的优秀演员,努力培养出一批新的昆曲观众,使昆曲艺术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陈晓光说,在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举办的同时,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也同期举办。苏州评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始终植根于群众,贴近时代和生活,深受观众的喜爱。近年来,广大评弹工作者以昂扬的热情,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演出了一大批经加工整理的优秀传统书、新编历史书和现代书。举办第三届评弹艺术节,目的就是集中展示近年来江浙沪评弹艺术的新成果,育精品、育人才、育观众、育市场,让评弹艺术事业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真正担负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我们坚信,通过广大昆曲和评弹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昆曲这一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瑰宝和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评弹这一精湛的艺术,必将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主持开幕式。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蔺永钧宣读了《文化部关于表彰昆曲优秀主创人员的决定》。王仁杰、郭启宏等7位编剧,张铭荣等4位导演,王大元等8位作曲,刘福升等3位舞美设计获得了本次表彰。陈晓光一一为他们颁发了奖章,观众更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苏州市委副书记、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阎立,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晓光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共同为艺术节揭幕。

    本届昆剧节期间,全国7个昆曲院团(包括永嘉昆曲研习所)将献演由“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专项资助排演的3台新创剧目和5台优秀传统整理改编剧目。它们分别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出的《西施》,由浙江昆剧团创作演出的《公孙子都》,永嘉昆曲传习所创作演出的《折桂记》,上海昆剧团演出的《邯郸梦》、《一片桃花红》,江苏省昆剧院创作演出的《小孙屠》,湖南省昆剧院创作演出的《湘水郎中》和北方昆曲剧院创作演出的《百花公主》。来自美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昆曲社团也将进行祝贺演出。此外,还将举行第三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50周年座谈会、“昆曲故乡行”、纪念昆曲传习所成立85周年座谈会等系列活动。评弹节则由江苏、浙江、上海市和苏州市代表队展示其近几年来的创作演出新成果,包括12台节目共24场演出。

    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创作演出的《西施》成为昆剧节的开场大戏。郭启宏编剧、杨小青执导、苏昆“二度梅”获得者王芳领衔的这部剧目,以婉转流畅的叙事,技艺精湛的表演,简洁大气的舞台,美奂美轮的服装,重新阐释了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将西施、吴王夫差、伍子胥、越王勾践等一系列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寓意深刻。而王芳、吴双、黄小午等演员的表演更是获得了满场喝彩。《西施》的成功首演,令观众对本届昆剧节充满期待。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徐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