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将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景山公园举办。
主办方10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组委会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主任孙旭光,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处长缪祥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负责人陆茵等嘉宾,以及4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会上介绍,敦煌遗韵、雅鲁藏布、镜花水月、草原霓裳、丝墨停云、青出于蓝、粤绣粤美、旭日船歌、云梦彝山、新织楚裳、知否岭南、丝绪东方、丝路之光等十余场服饰秀将闪亮登场,为新中国70周年生日献上一份贺礼。
苏绣、广绣、缂丝、盘金、盘银、编结、京绣、土布制作技艺、南通蓝印花布、传统棉纺织技艺、黄梅挑花、阳新布贴、苗族挑花、广彩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融入服装服饰,落地当下生活,将在今年锦绣中华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观众能惊喜的看到:唐代艺术再现服饰;源自敦煌壁画与彩塑,丝路文化中西交融的独特韵味;非遗技艺邂逅当代水墨的雅致;中国传统盘扣的灵动精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锦绣中华活动中,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服装服饰和创新设计项目占到演出的半数。少数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集中了大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蒙古族、土族、赫哲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服饰首次登上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的舞台,以服装服饰为媒介,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审美判断力相结合,通过锦绣中华的舞台,优秀民族文化交融辉映,充分展示各民族兄弟姐妹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礼赞和向往。
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多家单位于2017年推出的非遗展演活动。
三年来,累计超30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在北京恭王府、杭州千岛湖、雄安、苏州等地与观众见面,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在锦绣中华的舞台绽放新时代的光彩。今年,锦绣中华活动还得到了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北京主会场的演出走出恭王府,在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继续演绎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