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44期:2019年10月7日—10月20日
本期信息一览:
▲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开展“非遗+扶贫”主题传播活动
▲ 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启动
▲ “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在台湾举办
▲亚太中心非遗保护能力建设培训在成都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发布上线
▲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召开
▲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遗服饰秀在北京举办
一、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举办
10月17日至2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在四川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设立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活动期间开展了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互动体验等主会场活动以及分会场、社区实践等各类活动830余场。来自86个国家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560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据统计,非遗节期间,主会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共有70万观众入场参观,28个分会场吸引了350万观众参与,社区实践及配套活动共有150万人次参加,线上覆盖人群达1.9亿人次。(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相关链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开幕
二、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开展“非遗+扶贫”主题传播活动
为深入挖掘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力更生、通过非遗脱贫增收的感人故事,宣传“非遗+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广泛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自10月开始,非遗司正式启动“非遗+扶贫”主题传播活动,包括主题采风、优秀扶贫案例选编等。10月9日,参加传播活动的10余家中央媒体、新媒体分两批启程,赴西藏、青海、甘肃和湖南、贵州、山西开展实地采风,挖掘优秀实践案例。此次传播活动在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前后展开集中宣传和深度报道。(来源: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启动
为有效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资源开发司将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开展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10月18日下午,该活动发布会在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举办。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将分三个阶段,2019年10月至12月为征集阶段,2020年1月至2月为遴选阶段,2020年3月至4月为宣传推介阶段。届时,将对择优选出的10至20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进行重点宣传介绍。该活动的组织举办对于全民参与推动旅游发展,提升旅游的品质内涵,促进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相关链接: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启动
四、“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在台湾举办
10月12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在台湾高雄举行,拉开了“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大型公益交流活动的序幕。此次交流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和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联合主办。活动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精选了工艺、歌舞等非遗项目在台湾进行展演,包括专场演出、“草原记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和草原文化走亲三部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80余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参与其中。(来源:新华社)
相关链接:“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在台湾高雄举办
五、亚太中心非遗保护能力建设培训在成都举办
10月16日至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在成都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培训班”,来自韩国、巴基斯坦、尼泊尔、越南、斐济、蒙古等20多个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伙伴及中国各省区市非遗保护机构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内容主要是加深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理解,通报其相关新动态、新内容,包括非遗与正式和非正式教育、非遗与性别、非遗与紧急状态、非遗与非政府组织、非遗与城市等;进一步明确亚太地区能力建设培训未来方向,为制定亚太地区培训战略规划奠定基础。(来源:“文旅成都 ”微信公众号)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发布上线
为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我国非遗分布情况及相关数据,由中国非遗保护中心设计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于2019年10月12日发布上线。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www.ihchina.cn)首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图以中国标准地图为基础,以互动效果、分门类展示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国务院及国家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开信息,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相关链接: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上线
七、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召开
10月16日至17日,由天津大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捷克、日本、波兰、瑞士、韩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就年画的本体论、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多个研究领域的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会议期间,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14位海内外重要年画学者受聘为委员。会议同时举办了“馆藏粉本展”,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还发布了《年画制作技艺教程》《粉本》《年画之美》三书。(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召开
八、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遗服饰秀在北京举办
10月18日,“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景山公园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将持续7天,共计14场服饰秀展演,苏绣、广绣、缂丝、京绣、土布制作技艺、南通蓝印花布、传统棉纺织技艺、黄梅挑花、阳新布贴、苗族挑花等多个非遗项目将进行展示。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服装服饰和创新设计项目占到演出的半数,彝族、蒙古族、赫哲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服饰将首次登上中国非遗服饰秀的舞台。(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