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检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扶持绩效,展示近年来我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10月11日至12日,2020“非遗进景区——全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比赛”在黄山市歙县徽州府衙景区广场举办。此次比赛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歙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协办。
10月11日晚,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何长风、非遗处处长汪顶胜、副处长谢险峰、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宋磊等出席大赛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人山人海
此次活动从2020年度中央及安徽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戏剧类扶持项目中遴选11个优秀传统剧目,进行展演、比赛,由评委现场打分,最终评选出最佳传承奖6个,最佳表演奖5个,组织奖4个。
黄梅戏《访友》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青阳腔《美周郎•顾曲》
青阳县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
参赛剧目涵盖了皖北、皖中、皖南地区百姓喜闻乐见,有蓬勃生命力的地方剧种,参赛演员、非遗传承人演出水平高、传承能力强。参赛剧目为传统剧目或经典唱腔,能够体现本剧种的艺术特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出剧目地方气息浓厚,彰显了安徽传统戏剧类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人景象。来自全省各地的黄梅戏、徽剧和泗州戏等受到非遗资金扶植的剧目参加了比赛。
活动期间,20个来自宿州、淮北、阜阳以及歙县当地的非遗项目在徽州府衙景区展出,上千名当地观众和游客不再拘泥于常规观光,“吃非遗”“学非遗”“购非遗”“赏非遗”“玩非遗”成为旅游新亮点。
周氏面皮制作技艺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组织开展“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选调100余项优秀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技艺等类别非遗项目进入旅游景区展示展演,组织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在旅游景区开展项目展演、工艺展示、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并与游客开展体验式互动。充分挖掘非遗的文化旅游价值,用民俗文化、传统工艺、传统表演艺术来丰富旅游景区的品质和内涵,推出富有地域特色、形式多样的非遗旅游产品,构建“吃非遗”“赏非遗”“玩非遗”“学非遗”“购非遗”的链条体系,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快速融入文化旅游各环节,让非遗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旅游、现代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0月12日晚,经过激烈角逐,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安徽省徽京剧院、宿州市坠子剧团、宿州市梆子剧团、宿州市埇桥区花鼓戏剧团、安庆市黄梅戏剧院获得最佳传承奖。徽剧《张飞拜马》张飞的扮演者杜铭、淮北梆子戏《清风亭上》张元秀的扮演者李新志、黄梅戏《访友》祝英台的扮演者王莹、淮北梆子戏《界牌关》国母的扮演者张馨云;黄梅戏《女驸马》冯素珍的扮演者江敏5位演员获得最佳表演奖。安徽省徽京剧院、宿州市梆子剧团、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宿州市泗州戏剧团获得最佳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