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511 |
项目编号:Ⅷ-265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天津市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宝坻区 |
保护单位:葫芦庐(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葫芦制作技艺在全国许多地区都有分布,天津葫芦制作技艺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在天津诞生、传承、发展,并辐射至北京、河北等地。从自然环境看,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又紧邻渤海,土壤类型多样,适合葫芦种植;从人文环境看,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商业重镇,同时也是北方文玩中心。这些都为天津葫芦制作技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厚条件。
天津葫芦制作技艺主要指赵氏葫芦制作技艺,是指通过勒、范、烙、雕、画等技法,使本自天然的葫芦长得尽如人意,成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的传统手工艺。该技艺需经36道工序完成,主要包括范制、烙绘、押画、彩绘,尤以范制为主。范制,是将处于生长阶段的葫芦纳入刻有阴文的范模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木质化后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文呈现出来,是葫芦制作技艺中工序最繁复、技术含量最高的制作技艺。范制出的文玩葫芦既有文房用品、茶道用品、香道用品,也有鼻烟壶、摆件及虫具等。这些作品构图严谨,布局合理,纹理清晰,做工考究。烙画是以线香、烙铁等为工具,在葫芦表面留下褐色花纹的工艺技法。彩绘是在烙画基础上,进行颜色填充的一种技法。押花则是将玛瑙、玉、牛角等磨成钝刃,通过押、砑、挤、按葫芦表面,使之出现浮雕般花纹的一种技法。雕刻是指通过雕刻形成浮雕或镂空雕效果的一种技法,主要有镂雕、透雕、浮雕等。
文玩葫芦制作技艺形成于唐,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天津,赵氏家族所传承的葫芦种植与加工技艺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目前,该项技艺在赵氏家族已传承至第四代,种植葫芦品种多达300余种,保存种植范制葫芦所使用的模具——包括从清朝传承至今的桩子1300多个。
葫芦谐音“福禄”,蕴含了人们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人们日常把玩、陈设或是赠送亲朋好友的物品之一。天津葫芦制作技艺沿袭了宫廷范制葫芦的老式做法,并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发展。保护传承好该技艺,有益于了解宫廷葫芦文化、丰富民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赵伟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265 |
项目名称 葫芦制作技艺(天津葫芦制作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宝坻区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265 |
项目名称 葫芦制作技艺(文水葫芦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