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511 |
项目编号:Ⅷ-265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山西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 |
保护单位:文水县石安葫芦种植加工协会 |
文水葫芦制作技艺是用针刻、烙画、彩绘、镂空、浮雕等工艺技术在葫芦上作画的技艺,是葫芦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发祥地为山西省文水县南庄镇吴村,并辐射至周边区域。文水位于汾河谷地中部,山地平原各半,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横贯全境,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壤为半沙半粘,人称“沙盖垆”,非常有利于种植葫芦。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为文水葫芦制作技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
文水葫芦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葫芦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以当地特产的葫芦为创作对象,经过去皮、风干、日晒、上色、选材等一系列工序,再经过雕刻、烙画、彩绘、镂空等艺术加工,制作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文水葫芦。画师先用铅笔在葫芦上画出草稿,然后用烙笔绘制,经验丰富的画师可以不打底稿,直接在葫芦上创作。“以铁为笔,以火为墨”是所有烙画葫芦的共同特征,而文水葫芦制作技艺除用“铁笔”外,还同时使用“铜笔”和“银笔”。“铜笔”作品的烙迹会因时间久远呈现铜色,而不是原来的黑色,视觉效果、层次感和色调更强烈、更鲜明;在色泽浅淡、笔画精细的地方会使用“银笔”,使纤细的纹饰一一呈现。在葫芦上烙画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技法运用得当,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清秀美观、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
文水葫芦制作技艺在明朝即有文字记载,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文水民间艺人刘广维,在自家田里种葫芦,在葫芦上刻字烫画,走街串巷,以技谋生,主要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至今,已历7代。如今掌握这门传统手工艺的有上百人。
文水葫芦是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力非常丰富,在婚嫁、民俗、居家、医药、宗教中被广泛使用,具有较强的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了当地种植、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265 |
项目名称 葫芦制作技艺(天津葫芦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宝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