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8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一   立夏 立夏
小吃制作技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1522
项目编号:Ⅷ-276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福建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三明市
保护单位:沙县小吃同业公会

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是古代中原民众在移民百越地区的过程中,应当地时令节气、民俗节庆活动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兼具北方与南方饮食文化特色的小吃制作技艺。它主要流布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永安县、明溪县、清流县和宁化县,以沙县最为集中。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历史上是南北与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原民众的南迁和东南沿海与内陆的客货交通都在这里完成。为方便商贾游客,形成了以经济实惠、品种繁多、方便快捷为基本特征的沙县小吃。

沙县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盛产稻米、菜蔬、家畜和各种山珍野味,为小吃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沙县小吃的食材多数来自本地,以竹荪、香芋、茶树菇等植物性原料为主,鸡、鸭、牛、羊等动物性原料为辅。主要佐料包括沙县纯辣酱、豆豉油、茂溪冬酒、花生酱等。它将游、泡、捶、磨、踅、揉、晒、包、酿等制作工艺与蒸、煮、烤、煎、烙、炖等烹饪方式相结合,运用木槌、木墩、木楻、竹苈、舂臼、舂槌、饭甑、笊篱、烤炉、蒸笼、汤锅、灶、烙粑锅等工具,制作成沙县扁肉、包心豆腐丸、沙县喜粿、米冻皮、板鸭等110余个小吃品种。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在风格上既继承了中原饮食的传统制作技法,也融合了当地特色,还因服务对象多为商贾、游人而具有快餐文化的特色。它食材丰富、制作便捷,可提前备好或在数分钟内即可做好的快餐食品占沙县小吃总量的90%以上。

据《八闽通志》记载,沙县小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当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沙县小吃制作技艺以血缘传承、业缘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并形成了一批名店、名厨。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将沙县小吃推向全国。目前,沙县小吃从业者多达6万余人,沙县小吃店铺共8.8万个。近年来,沙县小吃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以其工艺独特、取材时令、注重健康、力争还原本味等特点而广受赞誉。

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对研究区域历史、民俗和饮食文化发展及交融具有重要价值。该技艺的传承发展,既丰富了全国各地的餐饮市场,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276
项目名称
小吃制作技艺(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
编号
Ⅷ-276
项目名称
小吃制作技艺(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