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
项目序号:1544
项目编号:Ⅹ-170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民俗
所属地区:海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琼海市
保护单位:琼海市文化馆(琼海市琼剧研究展演团)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是明朝以来海南渔民为赴南海远洋捕捞、贸易而举办的以祭祀兄弟公为主题的男性生产祭祀活动。

琼海市潭门港是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自明朝起,海南岛渔民前往南海远洋作业,必举行兄弟公出海仪式。随着时代变迁,本由男性主导的生产祭祀仪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民间信俗。

兄弟公又称“一百零八兄弟公”“照应公”等,其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祭祀仪式分为庙祭、船祭和岛祭。庙祭即在神座上敬奉祖先的木制神牌;船祭分开船前祭、生产海域祭和遇险祭。开船前船长在船上祭拜兄弟公,船员吃饯行宴后出发。船到达西沙、南沙等生产海域,先在船上祭拜兄弟公。每登临第一个岛,必先祭拜岛上的兄弟公。当在海上遭遇困境时,便祈求兄弟公保佑化解危难。祭祀活动贯穿渔民出海生产作业的整个过程。民间习俗包括年节祭祀等,尤以中元节为重,还有生产祭祀、航船驱魔、“逢暗”喝粥、舞鲤鱼灯等。出海前,船长都会到兄弟公庙进行庙祭,船主晚上在家请村里男童“逢暗”喝粥,富裕的人家还会请鲤鱼灯入宅杂耍。故事传说指兄弟公身世背景、海上遇难及显灵、护航的传奇故事,主要流传有“渔民结义抗盗寇起源说”和“商民海上贸易起源说”。

兄弟公信俗的传承方式主要是群体传承和家族传承。传承群体由最初的渔民到全岛渔村的男丁,再到身处南洋各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琼侨男女等,主要传承群体为与祭祀活态传承直接相关的渔民,尤以经常远洋作业的琼海潭门渔民最为活跃。

在海南东部沿海渔村,几乎村村都有专门供奉兄弟公的庙宇,随着海南人海上捕捞、贸易活动的持续,兄弟公在南海显灵的传说故事不断增多,渔民自身经历在民间口口相传开,使得该民俗获得了更多的信徒,广泛流布于海南省各地。

在明朝,海南岛居民面对环境恶劣等天灾和海盗倭寇等人祸,兄弟公海神以琼籍男性英雄群体义勇形象出现,符合当时探索海洋的心理需要,更接地气,具有历史性和英雄崇拜的特征。兄弟公海神有着团结互助、关怀弱势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渔民得兄弟公保佑,将闯荡南海生产经验总结为《更路簿》,成为我国开发、经营南海的历史见证。在南海诸岛留下的祭拜庙宇,为证明西沙、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领海提供了更多有力的主权证据。

兄弟公保佑琼侨在海外生存,形成琼侨信仰文化,在东南亚各国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共同的兄弟公信仰圈为祖宗海的安宁贡献力量,使同宗同源同信仰的海内外人民民心相通,促进国家间互动和合作,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