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祝赞词(肃北蒙古族祝赞词)
项目序号:1058
项目编号:Ⅰ-114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民间文学
所属地区:甘肃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

肃北蒙古族的祝赞词也称“赞颂词”,是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人民在庄严肃穆的场合、节日或喜庆的仪式上吟诵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主要分布在肃北南山地区的党城湾镇、石包城乡、盐池湾乡以及北山地区的马鬃山镇,涉及1万多人口。肃北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肃省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境县。

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交代吟唱祝词的原因,主体对祝福的事物进行真实地描述与赞颂,结尾表达对未来的祝福。祝赞词多在牲畜繁殖、毡包落成、新婚嫁娶、婴儿诞生等庄重肃穆的场合或节日喜庆的仪式上吟唱。善于辞令的祝颂者以朗诵诗歌的形式,情真词切、感情奔放,为人们送上吉祥的祝福。祝赞词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如《巴彦索恩祝词》《祭火祝赞词》《婴儿祝赞词》《蒙古包祝赞词》《迎亲祝赞词》等,表现了蒙古族人民通过祝愿、祭祀的形式,以期消弥灾难、安居乐业的意愿。

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多运用比喻的手法,语言凝练、自然流畅、音韵铿锵、形象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有的分节,采用重叠复沓的形式;有的一气呵成,长短不拘,流利酣畅,讲究节奏对仗,抑扬顿挫。祝赞词是献给神和祖辈的口头颂歌,包括人们对天神、地祇、山神、河伯、火神、狩猎神以及牲畜保护神等的祭祀,或对英雄好汉及优胜者的赞歌,或是长者对青年一代的祝福,充满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喜悦和赞赏之情。祝赞词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牧业生产到日常生活,从各种节日盛会到新婚嫁娶,从蒙古包到一个个生产生活用具等。

《蒙古秘方史》记载,成吉思汗时期,祝赞词的运用十分广泛,元明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历史上,和硕特蒙古人数百年辗转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蒙古文化与藏文化、汉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肃北蒙古族祝赞词这一悠久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目前,相关传承人在前辈们的熏陶和影响下,积极学习并挖掘、整理、演说蒙古族祝赞词,出版相关书籍,培养后继人才。如今,全县约有1000多人能够演说祝赞词。

肃北蒙古族祝赞词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是肃北蒙古族人民重要的精神食粮,是当地蒙古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浓缩和再现,为研究肃北民族史、哲学史和宗教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祝赞词大都是即兴式的口头赞美诗,文学底蕴较为深厚,体现着草原游牧民族追求自然和谐之美的价值追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山西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蒙古族
类别
民间文学
项目编号
Ⅰ-114
项目名称
祝赞词(肃北蒙古族祝赞词)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Ⅰ-114
项目名称
祝赞词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编号
Ⅰ-114
项目名称
祝赞词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
编号
Ⅰ-114
项目名称
祝赞词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