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秧歌(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
项目序号:105
项目编号:Ⅲ-2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天津市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红桥区
保护单位:天津市红桥区文化馆(天津市红桥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是目前天津市民间出会中历史较为悠久、明确见于图文记录且传承有序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由西码头百忍京秧歌老会世代传承。该会成立于1819年,会址原在天津老城西北的西码头。西码头位于南运河南岸的西大湾子,是天津两大码头之一,也是南运河上最大的码头,人烟稠密,街面繁荣。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展演,最早见于19世纪绘制的天津《天后宫行会图》。天后宫行会是天津民间文艺表演的争妍斗艳之地,西码头为出奇制胜,将地秧歌与高跷腿子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百忍京秧歌高跷。

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所表现的内容,衍生于民间的水浒故事——鲁智深奉军师吴用之命,率领梁山众好汉下山,扮成花鼓艺人,捉拿恶霸公子任宝童。该项目巧妙采用高跷的舞蹈和歌唱形式,表现梁山众好汉除暴安良的过程。与其他仅仅是跑场子的高跷不同,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巧妙融入戏曲元素。其走场以舞蹈形式为主,优美而协调,载歌载舞、歌舞兼备。

天津高跷会众多,可分为文高跷和武高跷。百忍京秧歌高跷文武兼备,但仍属文高跷。它的不少表演技艺来自北京,采用了当时北京流行的西城唱法、南城练法和“老三点”节奏,说明京津冀地缘相接、文化一脉的传统在历史上已经形成。它的造型变换多样,全部演出为走场斗花鼓,能变换成多种舞台站位和造型,全套斗花鼓表演需3个多小时,奔放多彩,为观众喜闻乐见。它的曲调、节奏独特,唱词完整。表演时唱练结合,现存唱词31段,为老会所独有。它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及服装道具保存较好,老会完整保存了近200件150年以上的服装道具,国内罕见。

该项目一直由百忍京秧歌老会群体传承,当年的会员全部是西码头的居民。由于百忍京秧歌高跷有着久远的出会传统,这一带人人善于表演,以致老会所在地被称为“会窝子”。20世纪80年代以后,附近居民因拆迁各奔东西,但仍然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到会里练功或参加活动。

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表演艺术源于北京,在运河码头世代相传,是京津冀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它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斗花鼓形式,表现正义战胜邪恶的过程,体现了当地民众的道德观念和美好生活愿景,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乌拉满族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滦州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延庆旱船)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延庆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阳信鼓子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阳信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乐亭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乐亭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济阳鼓子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济阳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汾阳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汾阳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临县伞头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临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原平凤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原平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陕北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海阳大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胶州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鼓子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商河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抚顺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昌黎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