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狮舞(瑶族布袋木狮舞)
项目序号:108
项目编号:Ⅲ-5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广东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保护单位:连州市文化馆

瑶族布袋木狮舞又称“舞龙犬狮”,是瑶族过山瑶世代传承的传统舞蹈,分布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三水乡和瑶安乡,以及邻近的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荆竹乡、子良乡,郴州市临武县西瑶乡等瑶族聚居区,以连州市三水乡云雾村所属的挂榜自然村最具代表性。

瑶族有借助狮子的动态造型,寓意先祖迁徙的艰辛过程,表达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文化传统。瑶族《评皇劵牒》记载,盘瓠死后,评王即传下敕旨:“儿女莫违孝道,含哀祭奠,择山随葬。”“聚集一脉男女,生熟表散,木狮长鼓吹笙歌,祭祀歌乐盛会,务使人欢神乐。”形象生动地表明木狮舞在当地瑶族群体中的影响力。布袋木狮舞多在农历十月丰收季节和翌年春耕前,在地塘、祖厅、晒谷场等地表演。表演前,先举行祭祀祖先、行请木狮的礼仪活动。表演时,木狮内1人舞狮头,其他1至11人舞狮被,在锣鼓乐伴奏下变换各种造型。该舞蹈对舞者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要求较高,舞木狮头的舞者随乐曲节拍张合甩动,发出“啯啯”的响声,带动其他舞者在木狮内撑起狮被,随锣鼓乐伴奏下变换各种动作。每个动作为一景,共有七十二景。整个表演按情感表达不同,分为喜、悲、护、想、报、形、反七类。瑶族布袋木狮舞用唢呐、大小镲、笛子等乐器伴奏。舞毕由一对男女唱着迁狮调,引导木狮离开。迁狮调以唱为主,有3个曲牌,中间穿插对白,多为表现欢迎客人、庆贺成婚添丁等内容。

瑶族是历史上迁徙较为频繁的民族。隋唐时期,瑶族先民开始从湘沅之间南迁,进入如今的粤湘桂接壤的五岭地区,将瑶族布袋木狮舞带到了连州。千百年来,该项目以家族和师徒传承方式延续至今,有具体记载的传承谱系已至第4代。

瑶族布袋木狮舞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群众基础广泛。它形象地表现了瑶族先民迁徙开拓的艰辛历程,蕴含了缅怀祖先、慎终追远的历史情怀,反映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于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有积极作用。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黎川舞白狮)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黎川县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高台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田阳壮族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藤县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青狮)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揭阳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松岗七星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古陂蓆狮、犁狮)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信丰县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马桥手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闵行区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布依族高台狮灯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兴义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席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槐店文狮子)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沈丘县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小相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巩义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丰城岳家狮)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丰城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沧县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沧县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白纸坊太狮)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广东醒狮)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遂溪县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广东醒狮)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广东醒狮)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黄沙狮子)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天塔狮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襄汾县
编号
Ⅲ-5
项目名称
狮舞(徐水舞狮)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