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35 |
项目编号:Ⅶ-36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福建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 |
保护单位:厦门惠和股份有限公司 |
影雕,是一种利用“去黑留白、明暗成像”原理,融入绘画技法创造出的石雕艺术,由清代惠安石雕巨匠李周发明的“针黑白”工艺逐步发展而来。它以厦门市湖里区为核心分布区,在金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亦有分布。
影雕的创作过程全凭一根特制的合金钢錾,在锯切厚度为1.5厘米,并经磨光的玉昌湖青石平板或黑底纯色石板上,经打稿、画图、初雕、细雕、精雕等工艺流程,点凿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以点缀线,以线构面,进而形成一幅作品。制作时,需精准把握明暗、层次、整体性,日复一日重复同一动作,过程中不允许出错。一幅A4纸大小的作品,需要上亿次点凿方可完成。影雕融合了中国画的画理与哲学,利用黑白变化取得虚实相生、知白守黑的妙处,其作品既有国画之韵,又如摄影般逼真传神。雕刻手法精巧纤细,亦雕亦绘,展现南派石雕的经典技艺和创造力。它由点成线构面,追求光和影的瞬间变化,在平面微雕上创造立体感,是中国线条艺术的延续与创新,在中国石雕艺术中独树一帜。影雕作品早期以人物肖像为主,悬挂室内或作墓碑嵌像,现代则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居装饰及文创产品。
影雕以师徒相承、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社会化传承成为重要补充。影雕生动表现了闽南地区的生活图景和文化气息,是文化自信和向心力的有力见证,是闽台及东南亚华人链接的纽带,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塑造具有积极意义。其作品雕绘结合、细腻逼真,推动了石雕的艺术化、生活化发展,带给人美好的精神享受。它有效促进了当地就业,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包容性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