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857 |
项目编号:Ⅶ-81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 |
保护单位: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化馆 |
图什业图刺绣是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传统手工艺。清代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清廷封科尔沁部首领奥巴长子巴达礼为扎萨克和硕土谢图(音译“图什业图”)亲王。在第十三世亲王巴宝多尔济执政期间,清廷授意其在今代钦塔拉苏木修建亲王府。王府于1890年竣工。自此,图什业图刺绣通过为王爷、福晋绣制服饰和生活用品的专职绣女世代传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后,图什业图刺绣流传至民间。历史上,图什业图刺绣制品曾作为贡品呈奉清廷,并作为馈赠品交流于蒙古科尔沁部10旗王公贵族之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全境、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均有流传。
图什业图刺绣的图案题材多取自日常生活和大自然,如花卉、草木、五畜、鸟类、蝴蝶、蝙蝠,传统的回纹、云纹等吉祥纹饰,以点、线、面、方、圆、曲、直等构成的不同几何形态等。刺绣制品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服装、鞋、靴、荷包、烟口袋、鞋垫等,实用性强,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色彩协调,图案精美,做工细腻。图什业图刺绣的主要材料和工具包括绣线、绣布、针、剪刀、绣笔、绣框、绷架等,底料为条绒、金丝绒、绸缎、棉布等。图什业图刺绣流程较多,包括设计绣稿、勾稿、染线、上绷、钉稿、配线、刺绣、下绷、装裱等。在长期发展中,图什业图刺绣形成了多种绣艺品样,有9大类40多种针法,除平针绣、盘绣、乱针绣等针法外,还有双面绣、双面三异绣等独特的表现形式。
历史上,图什业图刺绣主要通过师带徒方式世代传承。近年来,科尔沁右翼中旗在全旗12个苏木镇、2个矿区相继举办了百余期刺绣培训班,不断拓展该项目的传承途径,努力培养后继人才。
图什业图刺绣将汉、满、藏等民族的刺绣技艺相互融合,以豪放、粗犷、夸张的手法和鲜艳的色彩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研究蒙古族工艺美术、服饰文化、民风民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保护传承好这一文化遗产,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