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14 |
项目编号:Ⅶ-110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北京市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朝阳区 |
保护单位: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补绣,又称“雕补绣”,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手工技艺。它由唐代的堆绫、贴绢发展演变而来,是堆绫、贴绢与刺绣、补花技艺相结合的技艺。清代,内务府造办处设有绣作、衣作,专工各类补绣制品供应宫廷,后推广至民间, 用于家居装饰。北京市是其主要传承地。
北京补绣使用天然丝织物为主要材料,以绫、罗、绸、缎、绢、棉布、色布、麻布等为底布,以丝绸、绫、绢、凤尾纱为贴补主料,其中凤尾纱是纯棉色纱织成的材料,色彩五彩缤纷,系列成套,纱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补绣工艺专供材料。
制作时,艺人根据不同题材,选用不同织物材料,运用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技法,经设计、选料、裁剪、织补、洗熨等工序,制作成品。工艺上补绣结合、挑补结合,并融入镶拼工艺及捏褶法和裱纱法等新技法,增强图案表现力,使之呈现立体雕塑之韵,装饰性更为突出。尤其是平补、棉补中的“拨花”技艺极具特点,使作品层次分明,花朵层层叠落,茎脉分割均匀。其图案以简练生动见长,艺术造型以团、圆为特点,表现出生活美满之寓意。其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唐女马球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及友好国家,成为中国文化名片。北京补绣具有民间社会传承的特性,故明清时期无传承谱系可考。1949年后,代际关系明确的传承谱系已至第四代。
北京补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类中的一支奇葩,技法独特,色彩绚丽,在平面上展示出立体浮雕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适合于家庭和诸多活动场所,对于美化人民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