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1-22   星期三   农历腊月廿三   大寒 大寒
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剪纸(庄河剪纸)
来源:“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2-03-25 11:53:00

↑ 剪纸(庄河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韩月琴

根据庄河历史变革和宗教、民俗活动事记等考证,庄河剪纸源于明末清初,清朝中后期在广大妇女中普遍流行。《庄河县志》中记载:“剪纸艺术,很早即流传于民间广大妇女中。每逢喜庆和节日,即用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便能剪出各种花草、动物、喜字或人物故事,装饰在窗户或墙壁上。”

↑ 庄河剪纸作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庄河剪纸以中国传统剪纸形式来塑造角色造型,借鉴了民间剪纸窗花和皮影戏的艺术元素,具有较强的民间美术戏曲特色,吸取了中国民间艺术特有的装饰性、古朴性、简括性等特征。其造型能突破一切时空的限制,将不同时节、不同地域、不同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浪漫色彩的独特艺术语言,达到生动而不杂乱、洗练而不失真的艺术效果。

庄河剪纸广为流传的类型有窗花、棚花、团花、墙花、喜花及单纯的剪纸画等。这些剪纸内容的构思巧妙,运用不同的手法来表达迎福纳吉之意。主要表现方式有三种:一是比喻手法,赋予特定的花、鸟、鱼、虫以美好的寓意。二是谐音双关,借用动物、花卉名称的谐音表现吉祥之意。三是文字表达,直接利用汉字的结构和字意表达喜庆祥和。庄河剪纸沿袭了古老的传统样式和表现手法,遵循变形夸张的造型原则,强调对自然物象进行主观改造,图案往往是自古传承,其寓意已是约定俗成。例如以牡丹喻富贵;以鸳鸯、荷花喻夫妻和美;以莲和鱼的组合寓意“连年有余”等。

↑ 庄河剪纸作品《三阳开泰》

庄河剪纸的构图注重完美,它利用有限的纸质材料将图案置之其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空间,使图案效果达到充实、饱满、集中。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不经过打底稿的程序,而是随着纸质材料随意构思剪作。如蝴蝶的创作,凭借对蝴蝶活体的观察或想象,可以剪出各种形态的蝴蝶,多达上百种,显示出了庄河剪纸的开放性构图特点。剪纸样式多是单色剪纸,以阳刻为主,兼以阴刻。作品巧妙运用锯齿纹、月牙纹、朵花、云纹、水纹等程式化的装饰纹样,行剪干净利落,运剪流畅自如,达到千剪不落,万刻不断的效果。

  

↑ 庄河剪纸作品《福虎吉祥》《虎娃迎春》

庄河剪纸的制作工具方面,一般包括剪子、纸张、刻刀、垫板等。剪子选用标准是剪身削薄、刀头细长、刀口咬合整齐、刀尖锋利,通常使用时大小各一把或多把。纸张方面,喜用大红纸,也用其他色纸。刻刀,多以自制的大斜口刀、小斜口刀为主,也有圆口和三角口刀。制作时底层多用垫板(腊板),刀刻多层图案时,一般采用自制纸捻将纸张边角缝合起来起固定作用。此外,若一次合剪几张或剪折叠式图案时,还要使用针线等,将纸张边缘缝起或用夹子固定,以避免叠纸底层面走型。

庄河剪纸依附特定的生活环境及民间习俗而存在,题材涵盖了当地乡土民情的方方面面,如时令节日、婚丧寿宴、生男育女等,集中表达了当地民众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代表作品有《麒麟送子》《鲤鱼戏莲》《喜鹊登梅》《莲子图》《龙凤呈祥》等。

2008年,剪纸(庄河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8年,庄河剪纸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