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四川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做好黄河流域重点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相关部署安排,按照《四川黄河流域重点非遗项目“禹的传说”保护工作方案》明确的“到2025年基本建立‘九个一’项目保护体系”的工作目标,12月26日,“禹的传说”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四川成都金河宾馆举行。该座谈会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协办,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进一步挖掘“禹的传说”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共话大禹精神,共谋发展大计。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徐红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徐红主持。开幕式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珂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座谈会是对中国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等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随着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全社会保护传承非遗的热情和力量被成功唤醒,特别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以及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传承弘扬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包括“禹的传说”在内的非遗项目得以更好地抢救、保护,传承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得以增强,相关学术研究以及创新转化成果不断推出。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珂致辞
她强调,面对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新课题,还有很多措施需要完善,不少短板需要补齐,更多力量需要汇聚。文旅厅将一如既往支持重点项目的研究阐释,希望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主动实践、守正创新,希望参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共同推动四川非遗传承发展更上新台阶。
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代红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省上下奋力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阿坝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阿坝,正值阿坝州‘两会’召开之际,省州联合举行‘禹的传说’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大禹乡邦之地,更有特殊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会上,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代红指出,举办“禹的传说”传承与发展座谈会,用大中华、大历史、大文化的新视角,研究“禹的传说”传承发展,凝聚共享的原则和路径,促成文化的整合、增值、积淀和变迁,将有力地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发展动能,推进阿坝文化的跨越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杨开富 表演与“禹的传说”相关歌舞
杨贵生 “禹的传说”释比唱经
开幕式上,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禹的传说”传承人演示,其中,杨贵生演示了释比经典中的“禹的传说”,朱金勇、尧一三分别用羌语、汉语对“禹的传说”进行了讲述,杨开富还表演了与“禹的传说”相关歌舞。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
开幕式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主持了座谈活动。张均德、刘国斌、彭邦本、李锦、李祥林、耿静、徐学书、李德书、朱静、王小荣等省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禹的传说”流布区域与多民族叙事这一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和交流,从历史学、考古学、文学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非遗保护角度等多方位展示了大禹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时代性、前沿性的最新学术成果和传承实践,对于中华文明探源、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成都主会场
四川大学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彭邦本在会议总结中谈到,本次座谈会是推进非遗重点项目系统保护的一次有益探索,与会学者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避免了研究思路的单一性,多学科学者通过交流探讨,产生思想碰撞,相互激发,对开拓眼界、深化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会上提出了众多鲜明的观点,理论、方法上都体现了极强的创新意识,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刻意义,是一次高水准、高规格的学术座谈会。
部分线上参会人员截图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珂、非遗处处长徐红、一级调研员张静,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琳、副主任孙健,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代红,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郭桂玲等相关领导及大禹文化相关专家、研究者等近40余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