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兰苑清音——5·18昆曲申遗日、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李佳霖 创建时间:2023-05-22 16:05:00

时逢昆曲申遗纪念日和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下午,由中国戏曲学院、梅兰芳纪念馆、北方昆曲剧院三家联合举办的“兰苑清音——5·18昆曲申遗日、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举办。活动由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教授、昆曲小生名家王振义主持。

活动现场

今年的5·18主题活动,是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大背景下,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纪念馆、全国唯一独立建制的戏曲艺术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和北方昆曲演剧殿堂北方昆曲剧院三家单位强强联合举办,是昆曲申遗日与国际博物馆日的一次文化联动。三家单位通过联学联建,强化思想引领,融合优势资源,创新实践路径,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昆曲艺术薪火相传、戏曲事业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

在梅兰芳纪念馆古色古香的庭院里,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的师生和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联袂奉上经典昆曲折子戏,丝丝入扣、一唱三叹的兰苑清音不时赢得到场嘉宾的阵阵掌声。《孽海记·思凡》真情直白地表露出一个青春少女向往世俗生活的内心情感;《水浒记·借茶》诙谐中呈现男女初遇有好感时的正常情愫;《长生殿·酒楼》则展现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报国无门,满怀忧愤;《牡丹亭·游园》明眸流转,情丝悠然,以典雅的唱段和浪漫的意境让无数观众心驰神往;《长生殿·小宴》则呈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御花园游赏秋景,浅斟低酌,眼波流转之间,雍容大气、娇媚动人。五出剧目在缠绵悱恻、妙曼灵动的身姿中散发着昆曲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既是当代昆曲艺术传承与梅兰芳大师的一次跨时空对话,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高等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一次创新性实践。三家单位联学联建,充分共享资源优势,在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的同时,也彰显了通力协作繁荣昆曲这一世界“非遗”的使命与担当。

全国政协京昆室办公室主任张春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张雪超,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李必友,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张锐瑞,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港澳台办公室)彭玉斌,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蔚,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荣书琴,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韩骏伟,中国戏曲学院艺术总监、京昆系系主任、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班主任于魁智,顺义区政协主席贺亚兰,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张俊苹、王兆仁,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会长梁鑫华,宋庆龄故居书记、副主任胡堂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规划处处长杨晓辉,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华,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杨,护国寺社区书记刘秀兰,国家京剧院一级舞美师、梅兰芳纪念馆特聘研究员李文培,著名笛箫演奏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平等嘉宾代表出席了活动。

活动现场

为了保证本次主题活动的质量,梅兰芳纪念馆预先进行了观众招募,并在抖音官方账号进行同步直播,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昆曲艺术在其六百年的发展史中,长期依存于宫廷和文人阶层,以礼乐规范铸就了“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艺术准则,代表了宋明以来综汇歌、舞、乐、诗为一体的至为完备的演剧体系,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最高典范。2001年5月18日,昆曲全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中国348个传统戏剧剧种中,昆曲能够首先获此殊荣,显示了昆曲艺术在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中无可争议的独特性。每年的5月18日都成为昆曲人特别的纪念日。时逢5月18日昆曲申遗纪念日和国际博物馆日,三家联合举办这场昆曲雅集活动,意义深远。(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