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125期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23-09-04 18:25:00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25期:2023年8月21日—9月3日

❖1. 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在新疆阿克苏举办

❖2. 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媒体通气会 聚焦非遗保护传承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参加国际非遗咨询会

❖4. 海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发布

❖5. 云南启动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

❖6. 2023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启动

❖7. 浙江非遗馆开馆

❖8. “榫卯里的东方智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

❖9.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级研修班”在腾冲举办

❖10. “青出于蓝:吴元新蓝印花布收藏暨设计作品展”在京举办

❖11. 故宫博物院举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一、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在新疆阿克苏举办

8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举办。本次非遗展以“文化的瑰宝 人民的非遗”为主题,主会场设在新疆理工学院。全国19个对口援疆省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14地州市的383名非遗传承人、330项非遗项目将集体亮相。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搭建集成果展示、展演交流、互动体验为一体的非遗宣传推广平台。同期举办“生命如歌——万桐书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专题展,此次展览主要分为“万桐书事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及其保护传承”两个板块,通过文字、实物、图片、声音装置等形式,深入宣传以万桐书为代表的老一辈音乐家抢救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感人事迹。(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二、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媒体通气会 聚焦非遗保护传承

8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媒体通气会。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负责同志围绕非遗保护传承作互动交流,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有关负责同志及微博代表分享了非遗宣传经验。

会上,介绍了我国首个非遗领域行业标准获批发布情况。近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系列标准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该系列标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起草,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各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资源的采集和著录工作。标准的发布将对非遗数字资源的传播利用、非遗大数据体系构建、非遗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提升社会公众对非遗的认知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下一阶段,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标准起草单位,将与主管部门协同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参加国际非遗咨询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于8月19日以线上形式参加了蒙古国举办的“共塑活态遗产的未来:庆祝2003年《公约》通过20周年及合作展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咨询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日、韩三家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二类中心,以及国际游牧文明研究院等组织机构的10余名代表受邀出席了会议。蒙古国文化部副部长巴特巴雅尔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亚太中心副主任张晶介绍了中心作为教科文组织非遗领域二类中心开展国际非遗能力建设培训的情况。亚太中心将充分挖掘和利用非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推动非遗在扶贫、小微企业发展、可持续旅游、乡村振兴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文明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官网)

四、海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发布

近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印发《海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办法》共四章33条,从总则、申报与设立、建设与管理、附则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办法规定,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履行申报、审核、评审论证、公示、批准等程序。办法自2023年9月3日起施行。(来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官网)

五、云南启动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

8月20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详细规定了认定标准和推荐申报范围,明确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认定为该项目的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可以进行申请和被推荐。推荐申报相关工作要着力解决省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中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空缺、队伍老化等问题,侧重考虑从目前没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去世或丧失传承能力的省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体年龄较大的省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推荐申报。相关申报材料提交的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31日。(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六、2023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启动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启动2023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大赛立足“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项目保护能力提升、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围绕“非遗茶生活”的应用场景,开展联创。由各设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组织发动,每个设区市推荐联创作品不少于50件。相关作品提交时间截止2023年9月15日。(来源:“浙江文旅”微信公众号)

七、浙江非遗馆开馆

8月29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馆,场馆位于杭州市之江文化中心,建筑面积35000㎡,展陈面积15153㎡。展馆一、二层为基本陈列厅,以“一条逻辑主线+三个文化空间+若干互动体验”的总体思路展开陈列。三层为传统工艺和传统戏剧两大专题厅以及传统表演艺术厅。四层为非遗数字与文献中心。地下一层集中了非遗美食体验、非遗传承体验和临展厅等多功能。此外,还有非遗衍生品、非遗拓展教室等空间分布于各楼层。(来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微信公众号)

八、“榫卯里的东方智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

8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主办的“榫卯里的东方智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博物馆西一区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京、苏、广三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家具制作技艺代表作品,同时展示恭王府博物馆馆藏明清家具。本次展览共分为“东方智慧”“京华甲第”“苏州造物”“岭表华章”“续古为潮”五个单元,展出精品家具作品六十余件(套),结合书画、瓶花、古琴、香具和三地特色的器具文玩,以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等方式,探讨家具与空间的构成关系,构建中华生活美学空间。“续古为潮: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品展’看中华生活方式在当代的困境与复兴学术研讨会”同期举办。(来源: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九、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级研修班”在腾冲举办

8月21日至24日,云南省2023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级研修班”在腾冲市举办。来自全省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60余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采取专家教授和业内非遗骨干专题授课,与“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典型案例的企业家交流座谈,实地调研考察,学员交流汇报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来源:“云南非遗”微信公众号)

十、“青出于蓝:吴元新蓝印花布收藏暨设计作品展”在京举办

8月22日,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大学、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青出于蓝:吴元新蓝印花布收藏暨设计作品展”在北京举行。本次展览以400余件蓝印花布、彩印花布、色织土布、蜡缬、夹缬、绞缬收藏精品及蓝印花布创新设计作品为背景,展现蓝印花布的历史溯源、文化审美、多样性语境、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此外,展览采用实物演绎、文献补充、多媒体动画、装置艺术等展陈方式,观众可以在展厅现场动手体验传统印染工艺中的一个环节“漏浆刷印”,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染织的艺术魅力。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9月10日。(来源:文旅中国)

十一、故宫博物院举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9月1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本次展览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其中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单位的代表性藏品227件(组)。展览共分四个单元,分别以“茶出中国”“茶道尚和”“茶路万里”“茶韵绵长”为主题,展示茶文化数千年来发展、普及的历程,及其所蕴涵的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中国哲学追求。展览期间,故宫博物院还开设了茶文创体验空间,通过融合汉白玉雕、榫卯技艺和红墙色彩元素,让参观者在体验茶文化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览之外,故宫博物院配套出版了此次展览图录,并推出线上展览参观。为配合展览内容的解读,故宫博物院将陆续推出面向公众的系列学术讲座。展期从9月2日持续至11月30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文化报)

编辑:杜丽丽 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