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立夏
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传统工艺项目存续状况试点评估工作专家评审会在苏州召开
来源:“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8-09 17:55:00

8月6日—9日,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项目存续状况试点评估专家评审会在苏州举行。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卫东,评审专家组成员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健,东南大学教授胡平(线上)、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陈红雨教授,江南大学张毅教授,苏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毛秋瑾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孙亚云教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钱锦华、副教授程颖以及全体执笔人、工作组成员出席评审会。会议由评估项目主持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教授主持。

会上,范卫东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我校是国家“双高”校,长期致力于非遗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通过举办非遗研培班、非遗工坊+公司+合作社等形式,助力当地手工艺人技艺提升、产业发展、增产增收。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评估工作是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保护“十四五”规划重要任务之一,学院接受委托开展试点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文旅部和省文旅厅对学院的高度信任和对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项目组要以此次试点评估为契机,发挥学科建设优势和教学队伍优质的特色,系统梳理相关项目存续情况,就“艺”的传承、“人”的培养、“物”的创新提出更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完成此项试点工作任务,为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打造“江苏方案”,助力推动非遗创新发展和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会上,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教授详细介绍了前期工作情况。自今年3月,在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具体指导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承担试点评估工作任务,在经充分认证的基础上,精心选拔20名项目执笔人和行业专家组成6个项目评估组,分别赴苏州、徐州、连云港、南京、镇江(句容)、无锡、扬州、泰州(兴化)、南通、常州等10个设区市20个项目所在地,依次开展调研座谈、资料收集、撰写登记、现场论证等工作。在项目所在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项目保护单位及各项目传承人群的支持和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前期实地调研工作。根据试点工作步骤和安排,本次专家评审会重点是对各项目前期调研评估情况进行审议,并对评估标准实施认证完善。

在两天的评议评估过程中,各项目执笔人就各项目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传承方式、存续状况、存在问题分别进行了逐项汇报。

评审专家组成员对试点评估工作项目组的前期准备、调研方式的确定、基本标准的制定以及在调研过程中坚持深入一线,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突出重点的工作作风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每个项目的评估报告进行了细致分析,在分析中大家认为,多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江苏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在遵循《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框架下,相继建立起地方法规和专项法规,逐步配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尤为是新时期,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传播,显著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大众认同。通过非遗技艺展示、非遗产品的享用,促进区域内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丰富与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都获得更强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与认同感。会上,专家们就各项目调查评估报告、评估标准规范化、统一化等有关方面提出具体完善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项目组执笔人将依据评审专家组的建议和意见继续完善江苏国家级非遗存续状况评估表和评估报告,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充分反映江苏省全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弘扬江苏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强化活态传承,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传承发展理念,推动振兴发展,助力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项目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工作所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及传统工艺项目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在保持历史传统的同时,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生活的内容和存续状况。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