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组建的非遗交流展演团组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将积淀深厚、多姿多彩、独具鲜明海派特色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当地,加深欧洲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以非遗精湛的技艺、深厚的内涵来讲好中国故事。
9月16日,典雅柔美的江南丝竹之韵萦绕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内,当地民众已在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门口排起了长队,等待入场。使馆大厅被布置成了国风浓郁的活动场地,上海剪纸和来自奉贤区的写实石刻、土布染织技艺、奉贤乡土纸艺、描金彩绘、榫卯技艺、珐琅钟表制作技艺、琉璃烧制技艺、竹器制作技艺、红木瓜果桃盒小件制作技艺、金银细工等非遗项目精品作品和双语展板陈列于两侧,吸引了参观者惊羡的目光。上海的非遗展演团队在此参加使馆的“布鲁塞尔遗产日开放活动”。在布鲁塞尔大区“遗产日”活动框架下,中国驻比利时使馆举办了“开放日”活动,向比利时公众展示中国深厚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现场,大厅一侧,上海剪纸的传承人李诗忆以一把剪刀,惟妙惟肖地剪出花鸟鱼虫、四季风景,惊艳了现场观众;写实石刻传承人肖长培展示以一把刻刀刻出几可乱真的竹、木、虫、龟,让人啧啧称赞,并纷纷参与体验以45°角斜握刻刀,在砚石上刻出金鱼图案;榫卯技艺传承人彭俊发带领大家动手玩起了鲁班锁……另一侧的舞台上,三场小型的江南丝竹演出轮番上演,丝竹雅韵萦绕在整个大厅。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于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次非遗展演交流团组以“三丝”和打击乐器为主要乐器,组建了“清韵江南丝竹乐团”向当地人民展示了江南丝竹“小、轻、细、雅、活”的艺术特色。江南丝竹八大曲中的《行街》《欢乐歌》、江南民歌《茉莉花》、江南孙氏二胡艺术代表作《流波曲》等曲目让观众陶醉其间。独唱演员在江南丝竹伴奏下,唱起了民歌《茉莉花》,竟引来台下比利时观众随之轻声哼唱,充分诠释了“音乐无国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9月19日晚,天涯共此时·“海上清辉”上海非物质文化精品展开幕式暨“江南丝韵”中秋音乐会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海上清辉”上海非物质文化精品展展出上海剪纸、写实石刻、土布染织技艺、奉贤乡土纸艺、描金彩绘等50余件上海的传统工艺美术类非遗作品。这些作品取材自最常见的金、木、石、竹、棉、纸等,在工匠和艺术家的手中神奇地幻化为精美的器物或饰品,每一件都充满了匠心和生活的仪式感。这些技艺经历了时光的淘洗和琢磨,保留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温度,映射着上海城市文明的迷人光彩。
当天晚间,天涯共此时•“江南丝韵”中秋音乐会在比利时中国文化活动中心剧场隆重上演。上海的江南丝竹交流演出团和比利时音乐家左汉(Johan Famaey)同台演出,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两国人民相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祈愿。
9月21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携手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国风华彩——上海非遗日”活动,将具有鲜明海派特色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法国。
当晚,“国风华彩”丝竹雅韵音乐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剧场上演。演出精选了江南丝竹中颇具代表性的二胡、琵琶、扬琴和打击乐四种乐器配合演奏,以精致灵活的表演方式,展现风华绝代的中国传统音乐魅力。“清韵”江南丝竹乐团不仅演绎了《春到清江》《赛马》《喜送茶》等经典或新创曲目,还加入了对中国传统民乐的赏析。主持人用中法双语向观众介绍江南丝竹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特色。每演奏一首曲子前,主持人都会生动地介绍相关乐器,并邀请观众答题或上台互动。在音乐会的尾声,独唱演员以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向即将到来的国庆献礼,也在歌声中祝福中法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当天,上海剪纸、写实石刻、榫卯技艺三个非遗项目也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了互动展示。现场人头攒动,参观者围绕在非遗传承人身边,共同体验上海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上海丰富且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上海非遗以其深厚的内涵、精湛的技艺、精致的表达,在国内外交流中传达着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品格。本次上海的特色非遗项目交流展演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实践,在为传播好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加深欧洲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讲好中国故事。(图片:为活动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