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9   星期一   农历三月廿一   
探索非遗整体保护新经验,第五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公布
来源:“江苏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11-26 13:49:00

为加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进一步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根据《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苏文旅发[2021]92 号)有关要求,经各地推荐、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实地考核和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江南文化(苏州片区)生态保护实验区、水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项目为第五批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至此,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达到12个。

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省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对集中、形式和内涵保持相对完整,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经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本次入选的两家实验区,一个承载着温婉典雅的江南文化,一个凝结着晶莹纯粹的水晶文化,依托区域内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进一体化保护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

“优等生”经验做法连连看

深耕“实验区”,描画苏式新图景

「江南文化 (苏州片区)生态保护实验区」

释义:

以苏州市行政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依托,通过对以活态传承的非遗采取科学保护,以达到对江南文化(苏州片区)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区域。

金字招牌:

苏州是江南文化的经典代表,集中展现了江南文化中农耕发达、文化繁盛、工商繁华、生活精致、城镇秀美的特征。

鱼米之乡:将治水与农业相结合,孕育灿烂的稻作文化,精耕细作;保持了湖荡密布、河道纵横的自然基底,至今仍是“鱼米之乡”,太湖、长江生态修复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

崇文重教:自古名家辈出,形成多个文化流派,流传至今;耕读传家、诗礼传家的思想根植于心,强调胸怀天下、济世为公的价值操守和责任担当,在城市发展中创新创举不断。

苏作天工:方寸之间体现精湛技艺,伴随手工业发展形成许多市镇。

苏式生活:苏州自古文娱活动兴盛,一度引领全国潮流。

苏式民居:缘水而筑、轻巧典雅,以古典园林最为特色,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历史遗存:苏州历史文化聚落体系完整,保存完善,城镇与乡村中都保存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空间,是市民文化、农耕文化等的重要传承载体。

创新做法:

近年来,苏州成立文物管理办公室、非遗保护管理办公室,出台地方性法规,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举措,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良性保护机制,使得苏州的文化生态环境不断发展提升。

活态传承,书写水晶之乡新篇章

「水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释义:

核心区域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东海县作为我国水晶文化的孕育地、涵养区和重点传承保护地,着力构建水晶文化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传承水晶文化。着力打造“世界水晶之都”,已成为世界级水晶原料的集散地、水晶商品的交易中心和中国水晶文化生态传承保护的新高地。

金字招牌:

水晶之乡:东海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水晶矿产资源,辖区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其中有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储有丰富的水晶和石英,石英储量约3亿吨,水晶储量约30万吨,存储量占全国70%以上,硅含量高达99.99%,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

历史悠久:东海水晶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境内大贤庄遗址出土的“水晶砾石刮石器”,展示了早在1.5万年前,人类就掌握了最原始的水晶打磨雕琢工艺。

非遗项目:东海县将水晶文化作为非遗传承保护主体,拥有以水晶文化非遗项目为主导的众多非遗项目。2021年,东海水晶雕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拥有水晶雕刻技艺、水晶补画技艺、水晶观赏石、水晶制品消费习俗、水晶仙子传说、东海温泉洗浴习俗、南辰跑马灯、吕剧等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创新做法:

先后建成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中国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东海水晶城、中国东海水晶文化小镇、东海水晶雕刻非遗展示馆、曲阳水晶街区、水晶庙会集市以及各类非遗街区和传承体验中心等水晶文化公共生态展示空间和保护主体。

用心守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自2011年起,江苏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开始启动,分四批先后建成十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江苏模式”。“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把非遗项目和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生态环境一起保护,真正实现科学保护、活态转化和传承发展。下面带您一起回顾这10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第一批」

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洪泽湖及洪泽县所属区域,重点保护区域为洪泽湖沿线的老子山镇、高良涧镇、岔河镇、蒋坝镇、西顺河镇、朱坝镇6个乡镇,保护对象主要是与洪泽湖渔文化相关的自然生态、历史遗迹,以及以活态存在并传承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云港山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成立连云港市山海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委员会,设立山海文化生态保护中心和市淮海戏传习所,山海丝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非遗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空间建设不断加强,建成“点、线、面”树状网格化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空间布局和“15分钟非遗展示圈”。

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加强东坝民间艺术之乡,桠溪跃进村、蒋山等民俗文化村建设。打造三个核心区(一街“高淳老街”、一河“胥河”、一城“国际慢城”)、两条文化线路(阳江-桠溪水路商贸文化线路、漆桥-固城陆路驿站文化线路),构建文化生态保护区体系。

姜堰清明习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以水为脉,以“慎终追远、恤孤感恩”为核心精神,以清明会船、祭祀信仰、庙会集期、农事渔事、服饰饮食和演艺娱乐为表现形式,以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舞蹈和民间文学为扩展。带动姜堰“三月二十八”,溱潼“二月二十”,张甸“二月初八”,蒋垛“三月半”等清明前后的传统庙会逐步恢复行会典仪、民俗表演、民间艺术活动。

「第二批」

常熟虞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重点建立“三大体系”:核心区域示范、重点项目引领、保护方式科学、运行成效显著、生态空间和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体系;梯度结构合理、人才持续涌现、宣传教育普及、社会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体系;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网络健全、管理机制完备、经费投入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体系。

「第三批」

宜兴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区有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等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个省级项目和5个宜兴市级项目,各级传承人145名。新建了前墅龙窑展示馆,认定了23处宜兴市非遗名师工作室、16处非遗工坊和3个紫砂非遗特色村。常态化举办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打造“陶式生活”旅游品牌,建设中国陶都•陶醉之旅——非遗主题精品线路。

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形成“古镇区—传统村落区—自然生态区”的保护格局。设有计建明剪纸艺术馆、李记阿婆茶馆、走三桥民俗表演等活态传承展示空间;传统村落建设同里水乡民俗文化展示馆,通过“生动的同里”“生活的同里”“生产的同里”和“生生不息的同里”,突出“民俗文化”主题亮点。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结合自然生态和渔民文化,开展各种研学活动。

张家港沙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张家港境内以西横套河与沙槽交界河为界,以北的区域俗称为“沙上”,成陆有七百多年历史,包括金港、大新、锦丰、乐余、南丰、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等七个区镇,水文化、垦殖文化、移民文化等个性鲜明,非遗种类丰富多彩。

「第四批」

金坛圩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在天荒湖流域,以直溪巨龙、董永传说为主,通过民俗表演、遗存保护等方式,让龙文化、孝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在长荡湖流域,以柚山放灯节、诸葛八阵图村、金坛面塑为依托,弘扬继承渔文化、水文化、儒家文化。丹金溧漕河流域在以金坛刻纸、金坛抬阁为主的基础上,恢复了朱庄马灯,通过非遗展演、文化展览等方式,让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渚傩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区内非遗项目丰富,其中蒋塘马灯舞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乘马圩冻煞窠、嵩里跳幡神、河口祠山庙会被列入江苏省级非遗名录;大田跳五猖、社渚龙舞等项目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这些珍贵的非遗项目以原生态形式在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得以实践和传承。社渚镇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社渚傩文化”表演艺术节,已连续举办了15届,成为社渚镇的文化品牌。2014年评为江苏省傩文化之乡,成立中国傩文化研究基地。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提高文化自觉,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省文旅厅将对入选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发展情况督查,指导各地文旅行政部门对照标准加强建设、固强补弱,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