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3日晚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厦门筼筜书院共同参观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此展由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组织、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实施,历时数月打造呈现。
展览现场由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黄念旭担任讲解员,相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亚华、王志强、蔡超荣、林建军等参加技艺展示,重点展示了福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惠安石雕(惠和影雕)、莆田木雕、厦门漆线雕、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等,相关的40余件闽南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同台亮相。
图1 厦门漆线雕作品《彩金龙凤盘》(来源:蔡氏漆线雕)
展览现场,习主席多次为普京总统介绍闽南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看到现场的精美作品和技艺展示时,普京总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不时拿起放大镜仔细观看,对这些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艺术给予了高度赞扬。
图2 惠和影雕作品《兰闺雅集图》(来源:惠和影雕技艺传习中心)
惠安石雕(惠和影雕)
惠和影雕起源于福建省南部惠安县,是属于惠安妇女的一项独特艺术。它是一种通过在石头上不停敲击而形成的特殊石雕工艺。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合金钢凿针在黑胆石上进行撞击刻画,所以被称为“影雕”,素有“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的说法。影雕的难点在于颜色深浅的体现,这全仰仗艺术家手里这根重达1公斤的凿针,力度不同,深浅自成。影雕不惧风吹雨淋,不褪色变形,被誉为“永恒的艺术”,充分展现了福建人民滴水穿石的工匠精神。
图3 惠和影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亚华在创作作品(摄影:梁伟)
由于惠安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担任主要劳力,影雕又是极其细腻的工艺,所以惠和影雕这门绝活世世代代都只传女不传男,现今人们所看到的艺术家大都是女性。展览现场,传承人身穿传统惠安服饰,头戴围巾、上身衣紧、裤子宽松,这是专为适应福建当地气候和海边劳作特点而设计的。现场展示的作品包括《赶集》《厦门风光·日光岩》《织网》《盼》《孔雀》《葡萄》等。其中,惠和影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亚华创作的大型影雕作品《兰闺雅集图》,曾获得全国民间艺术银奖。它所使用的黑胆石经过90道水墨抛光,整幅影雕作品经艺术家之手,通过凿针反复敲打数亿下才完成。
图4 惠和影雕作品《孔雀》(来源:惠和影雕技艺传习中心)
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是福建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雕刻工艺主要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和三重透雕等传统工艺闻名于世,风格独特,自成流派。
现场展示的木雕作品为传承人林建军的檀香作品《事事如意》。在中国,狮子寓意吉祥,这件作品雕有56头狮子,每头狮子造型不同、栩栩如生、神态各异,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在该作品前,习主席向普京总统亲自介绍了莆田木雕的精湛技艺,普京总统饶有兴致地驻足欣赏,不仅拿起放大镜细细端详,更对精巧绝伦的木雕技艺大加赞赏。
图5 莆田木雕传承人林建军的檀香作品《事事如意》细节(来源:网络)
现场展示的另外一件作品《五龙木雕》,木材取自天然的枯树根,实为罕见。因其出土时就自带“龙”之形态,所以雕刻师根据树根形状进行构思,因材施艺,经过三年雕琢完成作品。该作品曾荣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厦门漆线雕
图6 厦门漆线雕代表性传承人蔡超荣工作照(来源:蔡氏漆线雕)
厦门漆线雕技艺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约400年,是厦门传统的手工线雕技艺。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包括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等4个方面。漆线雕用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反复舂打成为柔软而富于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
图7 厦门漆线雕作品《“东方之美”之塔吉克斯坦》(来源:蔡氏漆线雕)
厦门漆线雕技艺的两位传承人王志强和蔡超荣现场展示了漆线堆塑的独特技艺。漆线雕作品《神武大元帅》摆放在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此外,现场还展示了漆线雕《齐天大圣》和《郑成功》,挂屏漆线雕《中华之美》《塔吉克斯坦之美》《前程似锦》,红釉漆线雕《九龙盘》及蓝釉漆线雕《祥云马》等作品。
图8 厦门漆线雕传承人王志强工作照(来源:蔡氏漆线雕)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福州脱胎漆器渊源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漆艺,植根于闽南丰厚的文化土壤,传承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沈绍安在继承中国髹漆技艺的基础上创立了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他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研究,重新恢复了传统的“夹纻胎"技法并有所发展,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漆艺品种。福州脱胎漆器是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有效结合的产物,其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自成一格,还具有耐热、耐酸、耐碱等优点。
现场展示的作品《神武大元帅》的主体便是以这种工艺做成的,成形之后又采用漆线雕工艺,用金箔漆土线条装饰。大将军前胸、后背各有一对虎,突出其神武。
图9 厦门漆线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展示现场(摄影:林秀玲)
南音
图10 金砖会晤文艺晚会《扬帆未来》中的南音表演(摄影:雷艳平)
除了在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大放异彩的诸多非遗项目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南音也参加了金砖会晤文艺晚会《扬帆未来》的演出。厦门市南乐团带来节目《南音随想》,惊艳了各国嘉宾。节目曲目改编自南音四大名谱之一的《百鸟归巢》,描绘了百鸟翱翔嬉戏的情景,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此外,乐团还在厦门市筼筜书院为各国元首夫人进行了南音专场演出,包括《八展舞》《梅花操》《四时景》《五湖游》等九首南音经典曲目。
图11 南音古谱演奏(摄影:张晓岚)
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音乐活化石”之称。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南音由“指套”“大谱”和“散曲”三大部分构成完整的音乐体系。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主要乐器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品箫、南嗳(中音唢呐),及小打击乐器响盏、四宝等。
图12 乐团演出间隙合影(摄影:杨雪莉)
本次厦门会晤,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展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传达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彰显了闽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展品让这些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现代气息,获得了中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文字: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图片:由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一提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相关权益归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