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你知道沿用了2000年的二十四节气其实与西方的公历相对应,而不是农历吗?你知道节气为什么有二十四个吗?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并不是二十四个节气,而是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吗?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右)和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左)
8月10日,立秋刚过,在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文化部非遗司指导下,光明网和斗鱼直播联合主办的“致·非遗 敬·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系列直播活动《二十四节气》专场来到正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展出的二十四节气专题展,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和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做客光明网直播间,和光明网主播一起介绍二十四节气中的民俗文化,为斗鱼网友答疑解惑。
震惊!二十四节气日期竟与西方公历相对应?
直播中第一个令网友惊异的知识点,来自于萧放教授的“其实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是和公历相对应的,而不是农历”,这一说法完全打破了网友的既定印象。要知道,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于秦汉年间,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中国农业展览馆讲解员在为斗鱼网友介绍节气由来
据萧放介绍,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其实我们小时候学过地理都知道,地球的公转有近日点远日点,近日点是在公历6月21日前后,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远日点是在公历12月23日前后,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萧放还提到,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此言一出,光明网主播和斗鱼网友都大为惊奇,直呼“老祖宗简直不能更聪明!”
二十四节气竟是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
直播中第二个令网友惊异的知识点,来自于张勃的“二十四节气是由十二个节令和十二个中气组成的”。张勃表示,二十四节气的正规名称是二十四气,分为十二节令(又称节气)和十二中气。农历每月两气,在月初的为节令,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节令;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
摄影师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拍照集结成册
此外,张勃还提到,虽然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与公历相对应,但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则通常被用来确定农历的月份。如大寒所在的月份为腊月,雨水所在的月份为正月等。“此外,二十四节气和农历特有的闰月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日或31日,而农历一个月的时间为29日或30日,因此农历的一个月内要么有一个中气,要么没有中气,“这个时候,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份,就是前一个月的闰月。”以今年的农历六月份为例,今年的闰六月只有一个立秋的节令而没有中气,所以它是上一个有中气“大暑”的六月份的闰月。
画家邹建源历时多年绘制《二十四节气》百米长卷
一回归年约365.25日,每个节气时长约15日2时5刻,太阳黄经……复杂的数字计算和拗口的天文名词让斗鱼直播间里的网友目瞪口呆。有网友戏谑的表示:“我还是好好的吃我的饺子吧!”
大开眼界!应节气而生的民间习俗竟有那么多?
说到吃,我国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节气也有不同讲究。“冬至饺子夏至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我国华北地区,一直流传着冬至吃饺子、夏至吃面条的习俗。冬至吃饺子除了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人们更愿意相信冬至这天吃了饺子,整个冬天都不会冻耳朵。
二十四节气专题展青少年志愿者体验称人
除了在吃食方面的讲究,直播中萧放教授和张勃还向网友介绍了许多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风土民俗。如我国许多地区立春时都有打春牛的习俗,人们以此来希冀新一年的五谷丰登。在立夏时,有的地区有称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以祈求上苍带来好运。在二十四节气专题展的现场,几个小朋友围在称人的大秤周围轮流上称,一起直播间里斗鱼网友的欢呼。张勃告诉斗鱼直播间里的网友,这个称称一个80公斤重的成人完全没问题。在称人的同时,司秤人需要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此外,还有跑山、射柳、点岁火、祭星乞巧等,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在同样的节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民间习俗。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萧放表示,传承民俗文化要“接地气”,让习俗也能与时俱进,“只有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才能让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更好的传承下去”。(摄影:赵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