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8   星期四   农历二月十九   
广西柳州以“非遗+扶贫”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 创建时间:2018-09-06 09:09:00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发挥传统工艺,特别是贫困地区传统工艺的巨大潜力,助力扶贫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新发展。

  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相继出台《柳州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柳州市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工作方案》《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措施办法,从政策、经费、组织等方面保障非遗与扶贫的结合,取得新成效。

  申报名录,培育队伍。一是积极申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柳州市有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21项,市级49项。其中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名录中,侗苗瑶服饰、刺绣、三江农民画、苗族亮布制作、蜡染技艺、银饰锻造技艺、竹编书画技艺等列入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名录中,并建立了柳州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贫困地区的传统工艺项目均列入其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选送各县区的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学徒、从业者、爱好者共计50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从2017年起,加强对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从业人员较多等独特优势的传统工艺传承队伍的培养,已先后在三江、融水组织开展6期贫困地区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包括木构建筑、刺绣、服饰、农民画等项目,累计培训500余人。培训帮助传承人群提高实用技能,了解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启迪创新,增强同行间交流合作。

  搭建平台,连接校企。一是以培训为重点抓手,以平台负责人(传承人)为组织、培训、运营的带头人,帮助贫困人口学习掌握传统工艺技能,带动就业增收。目前已在柳州北部三个贫困县扶持建立了24个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工作平台,集培训带徒、宣传展示、旅游体验、运营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扶贫就业工坊。如扶持建立的苗绣苗锦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其负责人为苗族刺绣传承人李伊园,按照“公司+基地+民间手艺人”运营模式,办培训、开发苗服文化产业、联系绣娘、订单式发展。二是柳州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促进高校和传承人企业搭建相互合作的平台。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深入挖掘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内涵,建设大数据,开设课程,建立产学研基地,邀请传承人进驻校园,建立大师工作室,开发文创产品,创建了“桂北民艺”非遗文创品牌,连续多年获得全国设计大奖。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与三江农民画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高校的师资助力提升产品品质,培育满足社会需求、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扩大宣传,交流展示。一是柳州市每年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日,举办传统工艺展示交流活动。展示柳州市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涵盖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族乐器、传统美食和非遗文创产品等类别的综合性多元化展示平台,吸引市民体验传统民间手艺。二是积极组织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产品参加非遗博览会、全国工艺品交易会等,扩大非遗技艺知名度。2017年侗族刺绣、苗族刺绣传承人在英国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2018年,侗族刺绣在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喜获金奖。三是利用新媒体做大宣传,2016年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各高等院校师生、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积极报名投稿,还通过网上投票评出最具人气奖,扩大宣传影响力。从2017年开始,通过新媒体“在柳州”APP平台陆续推出“龙城匠心·我的非遗故事”传统手艺人的主题网络展播活动,已对10位贫困地区传承人做了采访,线上线下宣传有效配合。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