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南坪曲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九寨沟县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原为南坪县,这里是汉、藏、羌、回多民族杂居区,东北部与甘肃毗连。据史料记载,清代雍正年间,大批陕甘移民迁入南坪,陕甘文化、巴蜀文化及各民族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以当地汉语方言演唱,表演时基本采用弹唱的形式,主要以南坪琵琶伴奏,也常配以瓷碟、碰铃等打击
乐器
。 南坪曲子按其曲调结构和演唱风格可分为“花曲子”和“背工曲子”两部分...
查看更多
镇巴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镇巴县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当地流传的民歌历史悠久,是数千年来镇巴人民创作积累的财富。其民歌内容丰富,现已搜集到四千余首。 镇巴民歌主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茅山歌、小调、民俗歌曲、祭祀歌曲等种类。其中劳动号子有两种:一是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如拉石头号子、打夯号子等;二是调节劳动情绪的号子,如背二哥号子等,演唱时大多系即兴发挥,往往一领众和,别具声势。山歌以爱情题材居多,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形式,男声多用高...
查看更多
秀山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外缘的渝、湘、黔、鄂四省(市)结合部,这里“处蜀僻远”,自古以来一直是“百里阻荒”之地,秀山民歌便在这一地区长期流传,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历史十分悠久。秀山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直接孕育了秀山花灯歌舞音乐,经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数量上千,单是秀山花灯歌曲就有二十四大调一千余首曲子。 秀山民歌可分为劳动歌、山歌、风俗歌、生活歌四大品类,以山歌《黄杨...
查看更多
马山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马山民歌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荆州市西北部的马山镇,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纪南、九店、川店、李埠、八岭、观音垱、弥市等乡镇及与荆门市、宜城市、当阳市、枝江县交界的区域。 荆州马山民歌历史悠久,是古代民歌郢中田歌的孑遗。战国时代楚襄王当政之际,宋玉的《对楚王问》中曾以“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之语对郢中田歌进行了简要描述。其后,唐、宋、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关于郢中田...
查看更多
信阳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信阳市 信阳民歌广泛流传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各县区,而以商城、潢川、固始、新县、光山、罗山等县为主。作为中国汉族民歌的一朵奇葩,信阳民歌与中国民歌的发展历史同步。原始的信阳民歌源于劳动生活和祭祀等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至清末民国时期达到成熟和兴盛。 信阳民歌主要包括小调和劳动歌曲两大类型,又可细分为情歌、小调、叙事歌、仪式歌、号子、山歌、田歌、灯歌、会歌、儿歌、叫卖歌等十余个类别。其中小调、情歌多为无伴奏即...
查看更多
五河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五河县 五河民歌主要流行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下段,它以五河为中心,传布到皖、苏两省的十几个县市及山东的部分地区。 五河民歌具有较为长久的历史,至明代达到兴盛。它种类繁多,曲目丰富,主要由小调、劳动号子、秧歌(田歌)三大类组成,据普查统计,共有民歌一百六十余首,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最多也最具特色。 五河地处淮北、淮南、苏北交界之处,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为吴、楚文化所渗透,因此五河民歌既具备淮北侉腔侉调...
查看更多
昌黎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民歌是流传于河北省东北部昌黎县的一种民间小调,产生年代可以追溯到元代,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按演唱内容区分,昌黎民歌包括劳动号子、故事传说、爱情、生活四大类型,演唱形式则有秧歌调、单口唱和对口篇三种。县境内地区不同,民歌类型的分布也不一样。东部沿海一带盛行劳动号子,南部地区山歌以秧歌调为主,西部地区与评剧的发源地滦县交界,单口篇和对口篇相对较多。其中东部沿海盛行的渔民号子代表着昌黎民歌的主流...
查看更多
泉州北管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市泉港区地处美丽富饶的湄洲湾南岸,邻近港澳,面对台湾,是闽南语和莆仙语两语系的交汇地带。这里既有南音、芗剧、高甲戏、木偶戏,又有莆仙戏等民间艺术形式。泉州北管正是生长在这一特殊地理环境和艺术氛围中的一朵民间音乐奇葩。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广泛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一种丝竹音乐,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都有北管社团。清光绪初年,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随着海上运输船只...
查看更多
南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市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记法自成体系,是古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
查看更多
南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记法自成体系,是古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
查看更多
1
103
104
105
106
107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