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4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楚吾尔:人与草的恋歌
2009.09.28
人物
楚吾尔:人与草的恋歌楚吾尔 人与草的恋歌 楚吾尔的最早记载来自清代的《钦定皇舆西域图》:“绰尔,形如内地之箫,以竹为之,通体长二尺三寸九分六厘,凡四孔,距管端二尺一寸三分,次上一孔距离管端一尺九寸三分三厘,次上一孔距离管端一尺七寸二分,最上一孔,距离管端一尺五寸二分二厘,上口径九分六厘四毫,管末口径六分三厘,以舌侧抵管之上口,吹之成音。”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钦定皇舆西域图》上写着楚吾尔是由竹子制作的,可是在清代的西域书籍中,却无法找到新疆种植竹...
查看更多
永远的祝愿与赞美:记蒙古族民间艺人那·布瓦
2009.09.28
人物
永远的祝愿与赞美:记蒙古族民间艺人那·布瓦佟志红 那·布瓦是和布克赛尔人引以自豪的几个民间艺人之一。笔者曾多次领略过老人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那达慕大会、江格尔文化村奠基仪式、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成立50年大庆等隆重场合献着洁白的哈达吟颂祝福赞词的情景,他营造出的那种豪情四溢的氛围,颇让人亢奋并让人对他产生强烈的敬仰之感。 祝词和赞词是蒙古族传统的民间文学形式,是一种有一定曲调、语言自然流畅、兴之所至一气呵成的自由诗。当生畜繁殖、毡包落成、新婚...
查看更多
昆曲:何时走出寂寞清贫
2009.09.28
专题报道
昆曲:何时走出寂寞清贫 梅兰芳先生与韩世昌先生合作排练昆曲《游园》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单有人说,联合国的决定是在昆曲处于相对寂寞清贫的环境里做出的那么,这个决定作出以后会怎样? 2001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宣布:中国昆曲艺术最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单...
查看更多
让非遗在“迈步走”中焕发青春
2009.09.23
专题报道
让非遗在“迈步走”中焕发青春 一个大原则在观点碰撞后成为共识——“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已满足不了当下非遗保护的需求,只有使其中可能的部分进入现实“迈步走”,甚至与文化产业对接,才是最佳路径。进入9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在全国铺开,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再次升高。 经过此前的两轮申报,我国已有1028个非遗项目、1488名代表性传承人列入国家级名录,显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非...
查看更多
论木卡姆文化现象
2009.09.23
论坛
论木卡姆文化现象陈铭道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的星球 在这个星球上的某个地方,我们叫它家乡 我们的祖先出生在那里 我们出生在那里 我们的孩子也将会出生在那里 于是,我们为它而歌唱、舞蹈 ――爱尔兰《大河之舞》解说词 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音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存在,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在寂寞中苦度...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粹展亮相国家大剧院
2009.09.16
其他新闻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粹展亮相国家大剧院 9月15日至10月14日,历时一个月的“大地芳华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粹”展在国家大剧院隆重登场。 本次展览广泛涉及我国民族民间文艺的多种形式,展出105件
乐器
实物、174幅配有文字说明的精美图片,并运用多媒体设备,集知识性、娱乐性、互动性为一体,为公众提供丰富而生动的观展感受。 在大剧院的这次艺术展中,参观者们可以大饱眼福。京剧、昆曲、秦腔,三个戏种三堂文武场齐聚一堂,60多幅经典剧目、名家名角、戏台戏楼...
查看更多
让非遗在“迈步走”中焕发青春
2009.09.15
其他新闻
让非遗在“迈步走”中焕发青春 进入9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在全国铺开,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再次升高。 经过此前的两轮申报,我国已有1028个非遗项目、1488名代表性传承人列入国家级名录,显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非遗是中华民族无价的艺术宝藏。如何更好地保护这笔财富,让它们焕发青春、世代相传?这是各界始终关心的问题。在9月7日至8日召开的“中国·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国际论坛”上,专家学者们...
查看更多
缪天瑞生平年谱
2009.09.02
人物
缪天瑞生平年谱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4月15日(农历戊申年三月十四日)缪天瑞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莘塍镇南镇村。出生老屋的大门上方正中现在钉着一块铜牌,上面写着:“瑞安市文物保护点缪鹿坪宅瑞安市文物局立2003年5月”。曾祖父缪鹿坪是当地有名的乡绅。 祖父缪寿枢(1866―1929)思想开明、乐善好施,在当地筑桥修路、兴建水利、创办学校,还送儿子孙女去日本留学。他爱好音乐,喜欢吹洞箫,曾组织业余乐手在家合奏丝竹音乐,对幼年缪天瑞有一定影响。 父...
查看更多
百岁学人缪天瑞
2009.09.02
专题报道
编者按: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缪天瑞教授因病于2009年8月31日早5时许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101岁。昔人已逝,今人尤思。为了缅怀这位学界先贤,重温其百年所走过的学术历程,本网现刊发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先生撰写的《百岁学人缪天瑞》一文,以表哀思。 百岁学人缪天瑞 望九之年的学者不多,望九之年还在写作的学者更不多,而百岁高寿仍然笔耕不辍的学者简直就如凤毛麟角。文化界有巴金、季羡林,音乐界有廖辅叔、钱仁康,而像缪天瑞这样已达百岁高寿...
查看更多
救二人转如救火
2009.08.20
专题报道
救二人转如救火 二人转培训班里的孩子们,每个人都要练手“绝活儿”。 (徐丹伟/摄) 编前话: 如今,传统二人转确实已难现往日辉煌,在现代生活节奏和娱乐方式的冲击下,根植于乡土的民间艺术二人转,正在离开广袤的黑土地,流向城市五彩斑斓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甚至不惜抖去二人转根须上的最后几块泥土。 传统二人转面临的际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冲击,因此它具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 本篇文章是《原生态二人转生存状况实录...
查看更多
1
171
172
173
174
175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