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丨于新旧交替中寄宏愿,于热闹红火中筑根魂——我们的春节
2021.01.12
要闻
图1 春节纳福 又到一年春节时,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春节被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它不仅意味着一年工作生活的落幕和一段假期的开始,更具有某种强烈的仪式性和符号性:不管我们身在何处、过去一年经历了什么、归途面临多大困难,我们都近乎狂热地向往回家团聚,并会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赶在除夕夜与家人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哪怕这年夜饭仅仅只有一菜一汤。回家过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何等习以为常的事,但这种年度性、规模...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昆曲
2020.12.31
专题报道
昆曲·牡丹亭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罗斯有芭蕾,英国有莎士比亚……那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首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昆曲溯...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古琴艺术
2020.12.30
专题报道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音乐既是传统治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人修养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它穿过历史的浩荡激流,充分见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发展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历程。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
乐器
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高山流水”“焚琴煮鹤...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皮影戏
2020.12.28
专题报道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皮影的艺术魅力名不虚传,
乐器
演奏间极具艺术感染力,令人听罢久久不能忘怀。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
乐器
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艺人身怀绝技,诸如可即兴演...
查看更多
非遗火了的背后
2020.12.25
专题报道
非遗国潮正流行,千年传承真的火了。 春秋时期便普及的苏绣,绣进了小小的手表表盘;歌手阿朵带着土家族
乐器
“打溜子”从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出圈;新浪微博“遇见非遗”话题阅读量达18.1亿;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相关的视频……在时光里蒙了些许微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显示,2018年中国非遗产业规模保守估计为1.4万亿元...
查看更多
制作和演奏拇指琴的艺术
2020.12.2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马拉维和津巴布韦,制作和演奏传统拇指琴姆比拉/桑西(Mbira / Sansi)的艺术在相关社会群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拇指琴由一块木板和固定在上面的金属簧片组成,有些还会安装在葫芦或木制共鸣箱上。这种
乐器
的流畅乐音神秘、宁静且迷人。它演奏的音乐通常为周期循环性旋律,伴唱的歌曲会传达重要信息,比如谴责不良行为。因此拇指琴是一种谴责暴力及其他社会弊病的“武器”。
查看更多
号手音乐艺术,一种与歌唱、气息控制、颤音、场地及氛围共鸣有关的
乐器
技巧
2020.12.2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遗产内容为圆号的演奏技术和技巧。圆号演奏是一种激发音乐创造力的表演艺术,经常出现在各种节日场合。号手们拥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这种社会大融合是当下圆号演奏的特点之一。圆号乐库自17世纪以来持续丰富,拥有广泛且生动的曲目,对这些常见曲目的演绎也让乐手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和传承感。
查看更多
艾克桑/嘎纳/欧班希/卡希顾祖传音乐知识和技艺
2020.12.21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艾克桑/嘎纳/欧班希/卡希顾(Aixan/Gana/Ob#ANS TSI //Khasigu)祖传音乐知识和技艺是一种纳马人特有的传统音乐。纳马传统音乐包括传统
乐器
演奏。独特的音色、质感和节奏,伴有和谐韵律的主旋律是其特色。这种音乐常与“纳马步”(Nama-stap)舞蹈相得益彰。在过去,这一音乐是凝聚社区和村庄的纽带,但是现在它面临着许多威胁,仅有少数年长者仍在发扬该项传统并拥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查看更多
教科文组织新批准3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20.12.18
要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年度会议于12月14-19日在网上举行,本届会议审议通过了3个《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29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在委员会主席、牙买加文化、性别、娱乐和体育部长格兰治(Olivia Grange)主持之下,委员会成员还将3个项目列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并决定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拨款99239美元,用于保护纳米比亚的“艾克桑/嘎纳/欧班希/卡希顾祖...
查看更多
戏曲·黄龙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2020.12.16
专题报道
黄龙戏创建于1959年,是以东北皮影戏中流传于吉林省农安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此地影”(当地民间艺人对本地皮影戏的俗称)音乐为基础,融合了东北的民间小调、戏曲曲牌、皮影专调、萨满腔、神调等多种音乐,充分吸收和借鉴本地萨满乐舞、民间说唱、口头文学、民间小调等艺术手段,形成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广泛文化基础、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因农安县在辽、金时期曾是黄龙府,1959年正式将该剧种定名为黄龙戏。 黄龙戏的音乐板式根据皮影音乐...
查看更多
1
38
39
40
41
42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