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各地博物馆都会举办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端午期间,全国共有130多个博物馆举办端午节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主题展览20多个、教育体验活动160多项。安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重庆宝林博物馆、武山县博物馆等均推出亲子体验活动,在节日假期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贴近时代突出馆校互动悬挂在门楣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连丽如在演出中(资料图)一声醒木响,四句定场诗。6月9日,星期六,下午2点,北京天桥艺术大厦地下一层,宣南书馆准时开书。记者在开书前10分钟赶到书馆,馆内“边”和“角”上40元一张的“白桌子”票还有,中间座位50元一张的“红桌子”票已卖完,便赶紧买票找地方坐下。  说书人谢观众“十年陪伴”看书单,书目有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的《三国》,以及分别由她两位徒弟梁彦、王玥波带来的《精忠说岳》和《水浒》。梁彦一亮相,四句定场诗首先就扣到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题,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木活字印刷技术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志仁和学生展示木活字印刷技术(摄影:陈曦)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讲授苏绣技艺(摄影:陈曦)中华传统文化静水流深,历经数千年不曾中断。中国智慧润物无声,给予中国人生活的养分,也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世界各地。    回溯过往,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木活字印刷术、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了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喜爱且沿用至今的文化瑰宝,将人类的文明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公开课》录制现场(摄影:陈曦)《非遗公开课》录制现场(左起:赵丰、刘魁立、董卿、田青、巴莫曲布嫫)(摄影:陈曦)   主持人语:非遗是我们世代传承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我们情感表达和自我认同的方式。它可能是一首童谣,是春节的鞭炮声,是端午的龙舟赛,是母亲的思念,是故乡的月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遗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当观众坐在课桌后,当专家和传承人走到镜头前,当绵延千年的中华瑰宝串联起文化记忆,聚光灯亮,冰屏升起,一堂根...
查看更多
论坛
为激励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者进一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对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50个集体和99位个人进行表彰,分别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日前确定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082人。6月8...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昆剧、古琴名家名曲经典演出连番上演;在山西平遥古城和国家图书馆,40余部非遗影像作品向公众免费展映;在天津亮相的全国非遗曲艺周,会集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曲艺节目和代表性传承人……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全国同步展开,生动演绎非遗“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的生动实践,描绘“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灿烂图景。  见人见物见生活  “苗绣+时尚设计”融合东方传统工艺与西方设计理念,令苗绣的“并蒂莲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北京市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现场景泰蓝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开展传承工作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文化意义。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单位密切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北京非遗保护工作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     非遗资源...
查看更多
论坛
    时装,唐代也称“时衣”“时服”。这些式样最新的时装,蕴含着时间意念,往往展现了时人的审美偏好与精神风貌。在中国服饰文化的特定语境中,服装不仅是多项传统工艺的物质载体,而且体现了“唯礼是尚”的先民智慧。    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馆举行。此次非遗服饰秀充分发挥了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创意融合的引领作用,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充满东方气质的新中式服饰给秀场...
查看更多
要闻
6月4日晚,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启动。姚惠芬、张桂英、石九梅、杨芳、李俭康、梁德颂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活动上半场,参加“艺针忆绣——非遗服饰秀”的模特们身着华服,款款而出;下半场,在古琴管派传人任景利精彩演绎的《良宵引》中,“白鹭为霜——非遗服饰秀”闪亮登场。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现场讲解了二十四节气,服饰秀的设计师赵卉洲...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民俗学会作为国家一级专业学会,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一直肩负着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会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咨询机构,也是该委员会2015-2017年的审查机构成员。可以说,中国民俗学会深度参与了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非遗保护和《公约》实施。尤其是近年来,学会在时间民俗、岁时节令、传统知识和实践,乃至非遗主要领域都形成了学术梯队,集聚了相应的智力资源。  中国民俗学会为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提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