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84)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404)
清单
(21)
资源
(135)
学术
(115)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以传统新年为例
2024.12.09
新闻聚焦
“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年”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一岁之始,亦是百节之首,其历史之悠久,至晚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发《太初历》,复以夏历春一月为岁首,后世历代自此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同时以
二十四节气
之立春日为“春节”,后者专指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 《史记》《汉书》称正月...
查看更多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以传统新年为例
2024.12.09
论坛
“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年”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一岁之始,亦是百节之首,其历史之悠久,至晚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发《太初历》,复以夏历春一月为岁首,后世历代自此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同时以
二十四节气
之立春日为“春节”,后者专指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 《史记》《汉书》称正月...
查看更多
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24.12.06
专题报道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我国申遗工作捷报频传。截至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143期
2024.08.20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43期:2024年7月24日—8月18日 1. 习近平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 辽宁出台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和管理办法 3.2024年
二十四节气
保护传承工作年会举行...
查看更多
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呈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进行时态”
2024.06.13
要闻
非遗作品精彩绝伦令人连连赞叹,非遗街区集纳各地精品引观众驻足,纱幕投影呈现的经典片段与台上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各展芳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带徒展艺,展馆端午节假期照常开放并欢迎观众“把非遗带回家”……6月7日,“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简称“主题展”)一开幕就人气颇高。 作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重点活动之一,主题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
丨谷雨:春尽夏将至 繁花似锦来
2024.04.19
专题报道
《谷雨牡丹》 尺寸:33x65cm 中国画 绢本设色(作者:丁鼎) (公历)每年4月19-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诗经》中说:“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谷雨是暮春的节气,此时气温逐渐升高且稳定,所以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俗谚。在暮春时节,百花争艳,是万物灵动的好时光。 一、谷雨三候 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
查看更多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大寒:数九寒冬迎年至 烹茶守静待春来
2024.01.22
专题报道
(公历)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岁终,冬去春来,即将开始新的一年。
二十四节气
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
二十四节气
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
二十四节气
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
查看更多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小寒:风吹腊梅香 拥炉待茶烟
2024.01.09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
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
二十四节气
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
二十四节气
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2023年河南非遗十件大事
2024.01.02
专题报道
2023年,全省非遗工作队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非遗保护传承实践更加活跃,河南非遗绽放新的光彩。 一、黄河九省(区)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现场交流活动在三门峡举办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两届承担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牵头成立的黄河流域...
查看更多
安徽淮南活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3.12.29
专题报道
▲ 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锣鼓走进合肥 人防工程变身历史文化街区,淮南城市历史文化活态传承有了新表达。在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通过对1952年淮南建市时的城市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复原,淮南市打造了1952历史文化街区,使得老城市的格局得到延续,让市民和游客在街区里进行文化寻根。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
查看更多
1
2
3
4
5
6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