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06 星期六 农历七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74)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65)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4)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实践:民俗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关键词
2019.01.10
论坛
从格林兄弟到钟敬文等先贤所开创的经典民俗学,强调对文化事象的识别、理解与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保护与继承发展。在这样的学科定位中,文化被视为社会之外的自足体,可以独立于人类行为与实践之外存在。近年来,一些人类学家仍然秉持这种看法,认为文化只能是观念性的存在,仅指“群体信仰及支配该群体行为的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不恰当的,因为文化本身就已经是“非物质”的,社会实践不应是题中之义。与此相反,民俗学者却开始探讨民俗研究的实践性转向,认为非物质...
查看更多
专访北京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姜婷婷
2019.01.03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姜婷婷,现任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书写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新篇章
2019.01.02
论坛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胜利召开之际,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出台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将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是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40年来,在非遗保护领域,在维护文化多样性方面,中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其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众所周知,非遗的...
查看更多
非遗展演应向偏远处“偏心”
2019.01.02
论坛
近年来,随着“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群体,特别是革命老区、偏远山区以及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有了充满稀奇和欢喜的新体验。第一次看儿童剧、听交响乐、与专业演员同台表演……这些“远道而来”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样式,近距离地呈现在偏远地区的师生们面前,让人们看到了在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消除文化供给不均衡的情况下,距离的羁绊正在因各方的关心与支持而减少和消除。同时,这也把另一个问题摆到了桌面:原本“乡里乡亲”的本土非遗却变得陌生起来...
查看更多
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传播问题探析
2018.12.27
论坛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也是极其华丽的乐章。文章阐述了非遗的内涵,指出了现阶段非遗传承传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
传承人
青黄不接,产业化运作不足,传播手段比较单一滞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必须能够被共同体成员接受,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了文化认同,才会自觉参与其中。 新媒体 非遗传承传播 问题与展望 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华觉明: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与学科建设——《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编撰述要
2018.12.26
论坛
元明之交的剔红秋葵绶带纹圆漆盘 华觉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以及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由于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缺乏认识及保护意识的欠缺,多数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留有遗憾的。 一、传统工艺的前世今身 前世 传统工艺是历史上形成并传承至今的手工艺。中国素称“以农立国”,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农业须有手工业支撑...
查看更多
民间美术何以“活态性”传承
2018.12.17
论坛
蛱蝶寻芳(风筝) 费保龄 中国美术馆藏 民间美术源自于社会劳动生活和创造,与节日、习俗、信仰、禁忌等民俗文化紧密相连。民间美术活动的主体往往对当地的民风民俗非常了解,集中反映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对于民间美术传承主体保护的实质就是注重“人”的价值。任何一项文化遗产都凝结着
传承人
的技艺和智慧,解决传承问题,首要即是
传承人
的问题。 民间美术同其他民间文化一样,口传心授是其主要的技艺传承方式。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查看更多
工艺未来的可能性
2018.12.17
论坛
近日,首届“传统工艺国际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国内外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论坛围绕传统工艺研究与工艺史建构、传统工艺研究的范式与边界、传统工艺研究的案例与视角及传统工艺的当代语境与未来4个主题展开,以国际的视野和多元的方法探讨传统工艺的当代理论建构和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现摘选部分观点如下: 工艺美术行业在审美方面越来越趋向于艺术化,这是个挺大的问题。工艺美术的审美跟纯艺术的审美是有区别的,柳宗悦在“民艺”思想...
查看更多
绵竹年画的非遗传承与发展现状
2018.12.14
调研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是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巴蜀人们日常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它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清嘉庆年间最为兴盛,民国时期开始走下坡路,逐渐没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恢复生产,文革时期又逐渐停产。80 年代,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恢复生产,国家拨款在绵竹筹建了“作品...
查看更多
传播是戏曲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方式
2018.12.10
论坛
西藏自治区折子戏专场在昆山演出 历史应当会记得2018年那一场规模空前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全国的120个剧种156个剧目竞相绽放独异风采。丝竹管弦、铜琶铁板,共同演奏中国百戏的交响。三年时间,全国现存348个剧种将先后登场。而举办方建立中国戏曲博物馆的设想更是令人赞叹,令人心向往之。六百年前的昆曲,如今的百戏,贯穿的是一条显见的戏曲文脉。当地百姓兴致勃勃涌向剧场,津津有味地品赏来自天南地北的剧种。即使由于地域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可能听不懂唱词...
查看更多
1
46
47
48
49
50
10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