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06 星期六 农历七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74)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65)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4)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最后的歌者:口头史诗的未来
2018.11.15
论坛
摘要:21世纪伊始,许多口头史诗传统走向了终结,这其中也包括生活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突厥语民族的史诗。如果最后一名传统史诗吟唱者也去世了,该怎么办?文章探讨了两个话题:一是通过新一代非传统史诗吟诵者来让史诗传统保持活力的努力措施,二是当可变的口头史诗转变为固定的“经典”时,活态口头传统向书面文学的转变。我所用到的事例引自不同的突厥语传统,比如卡拉卡尔帕克人、乌兹别克人和雅库特人的传统。以上这些传统均面临相同的境况,那就是他们最后一名传统史诗吟诵者均已过世...
查看更多
非遗里的“人”和“生活”
2018.11.07
论坛
前不久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感触颇深。这届博览会以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情境化方式打造出了东方美学空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本次博览会,在展览形式上有几个亮点:一是设置了专题化、体验式文化空间。位于济南的主会场展览打破了以往按照省份进行划分的常规,围绕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工艺项目,设计了织绣印染、陶冶烧造、编织扎制、制茶酿造、印刷刻绘、家具文房、中药炮制、雕刻塑造,一共有8个主题,集中展示了...
查看更多
让泉州花灯在当代大放异彩——改善泉州花灯保护与传承情况的对策建议
2018.11.05
论坛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它集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并以特色鲜明的刻纸、针刺和料丝镶装技艺区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花灯,极富文化和审美价值。花灯中的人物故事、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丰富而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2006年,泉州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受现代化进程与市场化经济的多方影响,泉州花灯的发展空间正逐步退缩,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对该项目的保护与传...
查看更多
“非遗+扶贫”亟需复合型人才
2018.10.24
论坛
经相关调查研究,非遗中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往往具有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优势。换言之,类似的非遗项目大多分布在妇孺留守村寨的贫困地区,当地百姓空有珍贵的手工技艺,却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其转化成为物质财富。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出台有关文件,针对上述问题,选取了10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作为第一批“非遗+扶贫”试点,大力推进非遗扶贫工作。事实上,“非遗+扶贫”的概念已出现多时,除了有力的政府行为,还有很多孜孜不倦的民间行为,两者间有差异也有交集...
查看更多
论
传承人
流动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8.10.24
论坛
摘要:
传承人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遗传承的主体。非遗
传承人
因为文化身份及个体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流动模式。代表性
传承人
的流动形式和方向比较多元,却富含行政色彩和受到国家力量的制约。非代表性
传承人
的流动是少数民族文化与异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代表,也是影响后续代表性
传承人
遴选的重要因素。一般性
传承人
的流动较为常见,且规模庞大,足以影响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和社会根基。
传承人
是实现非遗传承的关键,
传承人
的流动势必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带来诸多影响。发挥...
查看更多
如何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五大关系问题
2018.10.24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孤立的一件事,它会与方方面面发生联系。而如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物、典籍保护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积极吸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的关系,则是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周边诸关系中关键的关键。 一、如何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物、典籍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许多人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所以,在他们眼中,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2018.10.24
论坛
摘要:流行于中越边境的壮族“霜降节”是壮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节日庆典活动,同时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在边疆民族地区被广泛接受共享的典型表现。壮族“霜降节”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深刻反映了稻作文明,是壮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霜降节”为例,管窥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和困惑,梳理壮族节日与产业...
查看更多
省级非遗专题微信公号调查报告
2018.10.23
论坛
导语:刘魁立先生曾说过:“文明的推广、文化的赓续,靠传承,但是也靠传播。一种文化事项的传承,更多是
传承人
群的事,而有了传播,才会使它变成整个社会的事情。”近两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播渠道不断拓宽,队伍与机制不断健全,非遗传播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其中,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媒体传播成为主要渠道之一,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 2017 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7.72 亿,[1]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已成为...
查看更多
书讯:《民俗学前沿研究》等
2018.10.10
论坛
一、《民俗学前沿研究》 主编: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霞(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前沿课程系列演讲的结集,以日本著名民俗学家福田亚西男教授和中国著名民俗学家刘魁立教授等八位主讲人的课程演讲记录为底本。研讨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日本民俗学的历史与当下的发展趋势、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民俗学与日常生活实践、家乡民俗学、民俗学表演理论、未来民俗学的探讨等。 目...
查看更多
刘魁立:在第十五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2018.10.09
论坛
刘魁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摄影:李春园) 按语:第十五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于2018年7月13-15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长方李莉教授致辞,刘魁立研究员就大会主旨发言,来自全国3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位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提交论文并参会讨论。会后辑录了第十三届和第十五届的部分获奖论文和参会的研讨论文,贴合“技术与民俗”的主题,结集而成《民俗传承与技术发展》,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将于近期上市。刘魁立先生此番发言为论...
查看更多
1
48
49
50
51
52
10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