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9)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保护: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
2014.08.12
论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景观,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与国际社会无缝对接的,机制化、体系化的文化建设的抓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梳理传统资源,继承历史遗产,开拓产业渠道,培植创新基点,凝聚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理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受益,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必须不...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是新型城镇化的助推器
2014.08.12
论坛
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城镇化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大批农田消失,原住民流失,传统村落锐减;同时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习俗发生变化,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乡土文化传承链条断裂,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村风貌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
查看更多
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戏剧保护
2014.08.12
论坛
传统戏剧在传承形态上具有较为突出的特征:一、团体性与个体性共有,但团体性尤显突出;二、技艺性与普及性共有,但技艺性尤显突出;三、艺术性与模式性(程式性)共有,但艺术性尤显突出;四、累代相积与时尚创造共有,但累代相积尤显突出;五、核心价值与俗世情怀共有,但核心价值尤显突出。五个特征成为戏曲剧种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基础,其内在的张力和矛盾造成了中国戏曲传承和发展的稳定性与脆弱性。“稳定性”即来自稳定的社会形态、文化价值、审美趣味;“脆弱性”即来自不断变...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 民众参与至关重要
2014.08.12
论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许多地方已经自然而然地、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开始了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当下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大众的居住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然而,人民群众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没有根本变化,在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遵循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科学保护手段的创新,使得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由于在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人民群...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口头传统文化
2014.08.12
论坛
■ 演讲人简介: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史诗研究学会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民俗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著有《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程式句法研究》、《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合著)等多部著作和几十篇论文。 ■ 编者按: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新挑战...
查看更多
非遗物质化绝不等同于商品化
2014.08.06
论坛
非遗物质化绝不等同于商品化郭 军 如今,一方面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申遗在国内的不少城市火热上演,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成为某些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和生财之道。这种反差背后,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希望与忧虑并存的尴尬现实。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走过12年。在功利化的发展目标和非遗保护的努力之间,非遗保护路在何方? 当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保护非遗,促城镇化朝特色化发展
2014.07.15
论坛
保护非遗,促城镇化朝特色化发展 城镇化和非遗保护都属于国策,两者都与现代化、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关系密切。城镇数量之多少,城镇人口规模扩大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是曾经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长期占多数。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城镇人口增长和比重大幅上升,农村人口减少和比重逐年下降,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相比世界上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城镇化程度不高,如何稳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一项较长期国策。 随着现代...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要建立多元化立体保护体系
2014.07.15
论坛
非遗传承要建立多元化立体保护体系 王 耘 在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不但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也成为近日文化部举办的非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上的焦点。纵览近年来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可谓是喜忧参半。面对非遗这样的“民族文化基因”,其传承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如何传承,传承的方法、路径却一直是一道有待彻底破解的难题。笔者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建立从形式到内涵,从搜集、挖掘、整理到教育、创作、传播多元化的非遗传承立体架构体系,才能保留、展示并传承其文化...
查看更多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
2014.07.15
论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高丙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政府间合作的项目传入中国,很快演变为一个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并且在这场运动中传播了新的文化理念,制定了新的法律、新的公共文化政策,第一次通过正式体制大面积地承认近代以来被否定的众多文化在公共领域的合法地位。这场社会运动在文化上的结果具有革命性,改变、终止乃至颠覆了近代以来的文化革命的观念与逻辑。 一、作为社会运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英...
查看更多
“非遗”理论建设的可贵探索
2014.07.15
论坛
“非遗”理论建设的可贵探索 王文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全面展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短短十几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历了由以往的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阶段,走上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科学保护阶段和以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标志的依法保护阶段。这一方面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际范围内普遍得到重视;另一个更重...
查看更多
1
78
79
80
81
82
10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