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9)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也谈非遗
传承人
的权利
2012.12.18
论坛
也谈非遗
传承人
的权利 邓章应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一个民族发展进程的永久记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以下简称非遗
传承人
)则是一个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者。2007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公布了4批共计197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2011年2月25日通过并于6月1日施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代表性
传承人
的资格认定、代表性
传承人
的资助措施以及代表性
传承人
的义务等作出了规定,但却未对非遗
传承人
的权利作出相关规定。2011...
查看更多
保护传统木版年画的文化策略
2012.12.10
论坛
保护传统木版年画的文化策略乌丙安 “靠墙走,靠墙站,光穿衣裳不吃饭。”这是中国北方民间流传了100多年的一则谜语,过去的儿童在猜这个谜语的时候,几乎都能立即指着屋里墙上的年画大声叫出答案“年画儿”。而近些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回答不出这个标准答案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人的生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年节时挂年画的习俗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传统的年货市场上,不仅盛行了千年的木版年画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就连它的后代胶版精印的新年画也几乎退出了历...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应从更新的视野构建未来
2012.12.07
论坛
非遗保护应从更新的视野构建未来 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走过11年。如今,我国的非遗保护效果如何?非遗保护发展方向何在?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小康。 真正的非遗保护应该是活态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报》:现阶段非遗保护的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是什么? 高小康:我在一年多前提出,非遗保护已进入“后申遗时代”。“后申遗”概念的提出是相...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 十年方遒
2012.12.07
论坛
非遗保护 十年方遒 白庚胜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了,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备感振奋。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感于十年来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辉煌成就,值得抒写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最想说说非遗保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由此,我国在新世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幕徐徐拉开。十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
查看更多
以玉屏箫笛为例 探索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2012.11.01
论坛
以玉屏箫笛为例 探索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张 炜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愈来愈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与现实任务。本文以“贵州三宝”之一、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玉屏箫笛为例,探索了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见解,对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人类对自身历史、文化和精神进行了新的审视和反思。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后的文化趋同形势下保持民族文化特质...
查看更多
传承傣族诗歌的女人们
2012.10.25
论坛
传承傣族诗歌的女人们屈永仙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离不开女性的。其中,口头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傣族以其浩瀚的诗歌著称,有自己的诗歌
传承人
。在现代化的潮流冲击下,各地傣族的诗歌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无论是在有文字的傣族地区,还是没有文字的红河流域的傣族地区,诗歌的传承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女性在传承和发展诗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德宏的傣剧演员和戏师,西双版纳的女歌手“章哈”、新平花腰傣的巫婆“雅嫫”为代表,介绍...
查看更多
文脉贯今古 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
2012.10.25
论坛
文脉贯今古 源头活水来—— 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 关纪新 满族的文化一如它的历史,有过波澜壮阔,也有过跌宕浮沉。 大量民间口承“说部”艺术之重见天光,亦可如是观之。 我们经历过一个满族几乎被通盘抹去的年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或许人们难以想象,倒退30年,当面对满族文化“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局面而要完成历史...
查看更多
遗憾,不该成为“非遗”的命运
2012.09.24
论坛
遗憾,不该成为“非遗”的命运曹 静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这位83岁高龄、仍为“非遗”四处奔走的老人疾呼:当文化遗产被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当“非遗”被当作GDP指标写入规划,“非遗”必然无法逃脱“非常遗憾”的命运。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别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非遗”保护这本“好经”念“歪”了。 损毁传统文化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国际交流中失去了共通的文化语言 解放周末:从20...
查看更多
非遗:如何与生活、时代和谐共存?
2012.09.24
论坛
非遗:如何与生活、时代和谐共存? 在过去七年中,我们看到,随着文化遗产日的设立,非遗和保护非遗的观念日渐受到关注。伴随各种纪念活动的相继开展,我们在思索:怎样才能让非遗不仅仅表演在舞台上,也不仅仅掌握在
传承人
手里?如何让这些文化现象,不再凭借特殊“保护”而存在?我们在思考,也在寻找……以下是来自学者、政府管理者、群众和业务指导人员的声音。 让非遗在生活中“活”下来 □黄挺 近些年,人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中小学教师、民间艺术家...
查看更多
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2012.09.14
论坛
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刘 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不懈努力,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中华民...
查看更多
1
84
85
86
87
88
10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