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非遗保护要以“人”为本 张晓明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关注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很少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是那种附着在人而不是无生命的物上的遗产,其重要特点就是依托人而存在,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形式,其传承与传播主要依靠人的行为。伴着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代表性传承人慢慢老去难以为继,人们日渐认识到:只有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能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
查看更多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非遗应成为日常所需   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非遗传承的看法。  创意产业正在改变中国经济,文化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你怎样评价这10年来非遗大会对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发挥的作用?  博科娃:国际非遗大会原本是为了表彰非遗的收录而设立的,而现在,它已经产生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国际影响力,目前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53个国家经会议批准成为《公...
查看更多
论坛
西藏非遗保护: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活态文化    藏传颜料依靠其特有的千年不变的性能,尤其是雪域高原所独有的自然环境气候,使得西藏以壁画、唐卡为主的绘画艺术风格别样、特色浓郁,成为西藏古文明的象征和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遗产之一。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西藏民族土壤中的活态文化,不能脱离生产者和享用者而独立存在,不能进行凝固的“死”保护,必须进行活态的保护。而活态保护的关键在于对传承主体的保护,主要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  这些身怀绝技...
查看更多
论坛
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造血”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体现各族人民群众的审美追求、生存智慧,乃至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中国非遗保护严格贯彻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存续状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了以下几种保护方式: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实践证明,这几种方式各有侧重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走出逐利怪圈    对话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文臻   《法制日报》记者  余 飞    对话动机  两年前的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这被视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座里程碑。如今,两年过去,我国非遗保护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文臻,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此前,他的团队曾对一些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调研。    对话  “浙...
查看更多
论坛
民主改革与西藏非物质文化的变迁 靳海波    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而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它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风俗等。西藏非物质文化是青藏高原在千百年历史进程中,由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族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主改革前西藏非物质文化发展处在停滞状态  历史上,西藏曾经历了比欧洲中世纪还要落后、黑暗的...
查看更多
论坛
敲响神性的大门——羌族羊皮鼓舞的探索 焦虎三    羌族民间歌舞,按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民间自娱性歌舞与宗教祭祀性歌舞两大类。根据流传区域的不同,祭祀性歌舞又可分为流行于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的“莫恩纳莎”(羊皮鼓舞)和流行于黑水河一带的“卡斯达温”(盔甲舞),这其中,尤以羊皮鼓舞最为著名。四川汶川县的羌族羊皮鼓舞2007年入选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略阳的羌族羊皮鼓舞2011年9月入选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陕西非遗保护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以红拳为例    根据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陕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创造了数量众多而又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就是植根于三秦大地的一朵奇葩。古老红拳表现出的群体性、区域性和民俗性,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论坛
 优雅不是昆曲的全部 上海昆剧团演出昆剧《十五贯》     自从2001年昆曲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剧种以来,不管是从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还是各界人士的关心,昆曲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昆曲毕竟不是博物馆艺术,其处境即使不成为世界非遗,相对来讲,也比一些稀有剧种或所谓“天下第一团”还是要好得多。昆曲人自己在保护传承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不少面向市场的尝试,譬如青春版和厅堂版《牡丹亭》的演出,譬如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的演出,还有不久前...
查看更多
论坛
【内容提要】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态度是非常重要的。Nelson Graburn是当下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不仅擅长诸如旅游人类学、博物馆、北美原住民文化等的研究,对无形文化遗产也有深度研究,并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会议和地方(日本、葡萄牙、北美)遗产保护实践。Nelson认为,遗产就是人们意识到需要去保护的那部分文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和不同问题,因此努力探索自己国家更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