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二   大暑 大暑
搜索
其他新闻
 两岸学者呼吁共同传承推广民间艺术        新华网厦门9月23日电(记者孟昭丽  姬少亭)23日,在此间举行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学术论坛上,两岸学者就民间艺术的记录保存、传习推广、文化创意和保护规划等话题进行座谈,呼吁两岸共同传承推广民间艺术。     厦门市文化馆馆长梁玉文说:“台湾传统艺术中心确定一月为‘杂技"月,二月为‘春节"月,三月为‘民俗艺术"月,四月为‘说唱艺术月"……这种有规划地传承民间艺术的做法,给我们很大启发。台湾保护民间艺术起步早...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安徽召开 周和平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会议现场 文化部副部长 周和平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9月1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感和使...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蒙古族长调的尴尬:如今还能在哪里听到?      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口头文化。2005年,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虽然内蒙古正在积极做工作,目前蒙古族长调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却步履艰难,整体衰微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历史上长调民歌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通辽市科尔沁草原,原生态蒙古族长调民歌几乎听不到了;内蒙古从事长调演唱和研究的专业人员不足百人,随着长调老歌手的相...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承续民族血脉 守护精神家园周和平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文字,各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民间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待   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 “光我们村就有4项手艺已经失传了。”坐在门槛上,60岁的宁海县湖头村村民葛民曹自言自语。  老葛的民间普查员工作已经结束了近半个月,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掏出记事本,琢磨着邻村是否还有这些手艺的传人。  今年5月,宁波市成立了浙江省第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员队伍,葛民曹成了首批4368名普查员中的一员。近两个月以来,他和这些普查志愿者一起走村串户,完成了20万张普查简表,上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30万条以...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蒙两国关于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协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作为中国和蒙古国合作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工作的一部分,两国将于今年和明年进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联合田野调查。      为期两天的“中蒙两国关于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协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30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当日在会上表示,中蒙两国携手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蒙两国拟定的十年保护行动计划和具...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夯实民间舞蹈传承人基础      中国文化报(白洁):民间舞蹈是人们自发创造的艺术形式,它以身体的动态直接传承和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56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绚丽丰富,令人炫目。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其实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传承“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精神,传承中国文化风格和各民族的审美情趣。    民间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自身特点:其一,民间舞蹈的群众普遍参与性。我国的民间舞蹈多是大型的、广场性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公共性     中国文化报(乔晓光):在21世纪初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国家行为,相应的政策法规、项目保护资金、申报保护的机构等应运而生,媒体对该词的使用率和相关内容的报道率也达到空前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转型期中国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流行词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文化事业,但当前则更像突如其来的“公共事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词语产生并得到迅速普及,但对其真正的内涵及相关问题,人们并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不是摇钱树 破解“非遗”保护新课题          眼下,一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潮在涌动。但“热闹”的背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让人担忧――  “限时题目”有压力  2006年5月,安徽省19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3项省级“非遗”名录出炉、8人当选国家“非遗”传承人、数十位省级“非遗”传承人评出。  “安徽省‘非遗"保护起步较晚,2005年关于申报国家名录的第18号文件下发后基本才正式开始,”省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专家学者齐聚四川德格研讨“格萨尔”"格萨尔"保护不能忽视文化语境    新华社德格(四川甘孜)8月1日专电 来自文化部、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社科院、四川省文化厅等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7月31日齐聚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就格萨尔文化和康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讨。  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在研讨会上发言认为:“格萨尔作为一个文学现象在民间的影响已经很久了,格萨尔作为一种说唱艺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不断传承,对格萨尔学进行深入探讨,并把格...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