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八   
搜索
通知公告
2021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果公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和国家机关直属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函〔2022〕165号)要求,我院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 经传承人自评自查、专家组评估、复核等程序,形成了评估结果。现将参加评估的9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果...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切实提高四川省2022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质量,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操作指南》要求,9月7日-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2022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上培训会。 四川省文旅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省非遗保护中心全体人员、2022年记录对象代表性传承人,相关市州非遗科、非遗保护中心、项目保护单位相关人员,省级非遗专家、20...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文化人才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项实施工作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基层文化人才培训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按照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工作要求,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保护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8月31日至9月5日在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举办“2022年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 线上专题授课...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正在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福建莆仙戏《踏伞行》入选终评,高甲戏《送枪》入选群星奖终评。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多项措施,推动表演艺术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丰硕,使得表演艺术类非遗在当代焕发光彩。 培育表演艺术土壤 福建将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曲艺等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木偶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福建共有表演艺术类国家级非遗55项,国家级传承人87人;省级非遗169项,省级传承人426人...
查看更多
要闻
2022年9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沿黄九省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承办的“中华颂——2022年黄河非遗大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举行。此次展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活动以“讲好黄河故事 延续历史文脉”为主题,包括“大河之魂”黄河非遗展览...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2年9月3日至4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内蒙古艺术剧院和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聆听天籁之音,守护精神家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专场展演与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专场展演于9月3日晚在内蒙古艺术剧院音乐厅上演,来自全区七个盟市、15个旗县区的50多名长调、呼麦传承人参演,人员年龄范围涵盖5岁到75岁,展演得到了各地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长调协会以及各级传承人...
查看更多
要闻
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拉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开展非遗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探索的序幕,聚合优势资源共同打响“非遗学”品牌,齐心打造非遗人才“蓄水池”。 签约仪式现场 2022年9月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签订《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中国艺术研...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关于公布2021年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果的通知 各设区市文广新旅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按照《江西省2021年度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方案》要求,经代表性传承人填报,县(市、区)文广新旅局、省直保护单位审核,市文广新旅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推荐,省文化和旅游厅复核、公示,现公布2021年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关于公布2021年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果的通知 各设区市文广新旅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按照《江西省2021年度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方案》要求,经代表性传承人填报,县(市、区)文广新旅局、省直保护单位审核,市文广新旅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推荐,省文化和旅游厅复核、公示,现公布2021年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新的目标,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新的十年,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蒸青一杯好茶,烘焙心中梦想!”日前,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蒋子祥吹响了重新出发的号角。   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名茶,传承自1300年前唐朝茶叶制造的蒸青工艺,清朝康熙年间由蓝氏首创,是中国蒸青绿茶的典型代表。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于2014年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含摊青、蒸青、搧干水气、炒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焙...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