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其他新闻
木卡姆艺术有了“保护神”  2010年7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现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所有参会的人员都为一部地方法规投了一票,使它成为全票通过的条例。   这部条例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它是新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一审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新疆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后的第二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以及我国专就保护“人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 增强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全面展开,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由以往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逐步走向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日益增强。各地党委、政府积极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益...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专家:非遗保护立法层次低 需上位法协调    图为宁夏回族民间乐器哇呜、咪咪、口弦等。(资料图片)    “哇呜唱,庄稼长;咪咪吹,牛羊壮。”这是宁夏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    宁夏回族群众称为哇呜、咪咪、口弦的回族民间乐器,具有独特的演奏技艺、制作工艺和弹唱艺术,由于这些乐器演奏的器乐曲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因而才有了上述谚语。但是,现在宁夏民间会演奏这些乐器的艺人已经难以寻觅。除了口弦还有部分有一定技艺的吹奏者外,哇呜、咪咪在民间已经很少有高水平的吹奏者...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向学院化和大众化两个方向齐头并进      8月19日,安塞剪纸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月刚刚闭幕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丹霞地貌双双“申遗”成功。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文化遗产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同时,随着普通大众对“非遗”保护的热情逐渐升温,各高校也纷纷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士学位,7月3日,我国第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博士生、师从田青教授的宋本蓉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学院化:教育...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流失首因何在?八成人认为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 85.5%的人认为首因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专家提醒“非遗”进入市场有几个东西不能丢,第一是地域性,第二不能盲目产业化。            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及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群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截止日期为9月30日。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失传工艺复原难入国家级非遗因传承谱系不明确 用象牙蔑丝编织技艺制作的团扇(王铮/摄)        在传统手工技艺行里,制作技艺由辉煌、鼎盛直至走向衰败、失传的个案层出不穷。当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家用品,今天也只能通过稀有的现存文物一睹其芳容。面对无法复制的旷世奇物,人们只能扼腕叹息。能不能恢复制作是业内人都做过的内心拷问,有的人开始了长久的探索,并最终复活了这一传统技艺,他们在工艺美术圈里饱受赞誉,然而在申遗路上却走得并不顺风顺水。    象牙蔑丝编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讲座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8月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十七讲专题讲座,题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问题》。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为了使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审议、修改这部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了这次讲座。讲座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蜀绣,何日盛景重现 学员们在郫县蜀绣公园的绣房里学习蜀绣技艺(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一曲《蜀绣》,勾起人们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无限遐想。  然而如今的成都,早已难觅昔日“家家女红,户户针工”的场景。据统计,目前成都市的“绣娘”仅3000人左右,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有官方认证级别的仅为165人;同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产业的年产值不足3000万元,与苏绣相去甚远。  几经浮沉  “整个9...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010年8月25日下午开始分组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这是该部法律草案首次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一些依靠口传身授予以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大量具 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遭到毁弃,亟待通过立法明确有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专家批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GDP化”倾向  在文化部8月20日举办的“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论坛”上,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和传承人,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中国实践、申报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009年,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特别是在向联合国“申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