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其他新闻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在京举行 (本网讯)为了彰显有关单位在申报工作中作出的积极贡献,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整体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和鞭策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形成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文化部于2010年8月2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了“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向参与申报工作的95个单位颁发证书,并举办部分入选项目...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举办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山东省文化厅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  本届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以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二五”时期保护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京剧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有效落实保护管理工作各项措施,制定“十二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经费预算,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闲来敲明月 简板薪火传    湖北五峰、长阳的土家人每逢喜事便会邀请南曲艺人演唱助兴    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原名丝弦,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笔者对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历史上在宜昌、荆州等地十分盛行的南曲在这些地方已销声匿迹,目前南曲主要流行于湖北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其中又以长阳县的资丘镇最为盛行,百余名民间艺人还在传唱着这一古老的艺术。    南曲是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中国漆器”正名丛玲玲    传统漆器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其核心材料是取自漆树的天然漆,国人称之为“大漆”,和现今流行的“化学漆”有天壤之别。实际上,“漆”所指本就是大漆,而化学漆仅为“涂料”,与“漆”本无干系。而今,化学涂料已经头顶“漆”字,遮盖了大漆本来的面目。比如,一说到“漆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刷涂过化学涂料的碗,担心危害健康而不会用作餐具。其实,天然漆器绝对是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用具,具有防腐、防潮、轻便、色泽沉着优雅等优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力格尔传承人劳斯尔去逝  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传承人劳斯尔,7月4号下午13点40分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在通辽市扎鲁特旗的家中去世,享年65岁。   劳斯尔1946年出生于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霍日格嘎查,自幼喜爱蒙古族曲艺艺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劳斯尔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先后录制播放了《保卫延安》、《图门乌力吉达》、《洪格尔珠兰》等23部乌力格尔曲目;《乳赞》、《致富赞》等100余首好来宝。有17篇作品被选入《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骄傲遗憾并存秦腔如何赢得主流人群青睐 秦腔 秦腔特技吹火     秦腔是我国梆子声腔的源头,在全国现存的200多个地方剧种中,属影响较大者。它发源于古秦地,在陕西乃至广大西北地区拥有大量听众。可以说,秦腔是秦人的精神家园,是秦人的情感符号,表达了秦人的喜怒哀乐,寄托着秦人的理想与追求。它是秦人生生不息、世代延续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秦人的生命血肉相连。  秦人的骄傲和遗憾  陕西一直视秦腔为自己的文化品牌,予以大力保护和弘扬。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就成立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常州梳篦陷“有梳无篦”尴尬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然而在近日由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系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们却发现,常州梳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篦箕”,因为其工艺的复杂、销路的下降、手艺人的老龄化,正呈现即将没落的先兆。常州梳篦这一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有梳无篦”的尴尬。  篦箕从辉煌走向衰落  常州梳篦始自晋代,素有“宫梳名篦”之称。“常州市是梳篦的发源地。梳篦只是个总称,事实上疏者为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太原莲花落濒临失传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事实的确如此:太原莲花落濒临失传。  6月24日,记者在与73岁的曹强先生交谈后深切地感到,太原莲花落现在的情况有喜有忧。喜的是,它6月底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传承的核心因素,比如传承人的健康情况、后继者的天资和后天努力情况、产业化运作情况等等,无一不令人忧虑。  传承人与后继者  近两年来,曹强身体并不太好。去年,因为严重的头晕,入院治疗了一月有余。现在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去汾河景区锻炼两个小时...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内忧外患:传承机制不明       中国非遗保护面临“内忧外患”     京城6月,京西大觉寺,明慧茶院,表演者龚一正在弹奏《潇湘水云》。     时值第六届古琴会,作为古琴艺术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他还带来了《流水》、《捣衣》等名曲。一同献曲的还有龚一的开门弟子陈雷激、琴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