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8 星期二 农历六月十四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0)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3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3)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蜀绣,何日盛景重现
2010.08.26
专题报道
蜀绣,何日盛景重现 学员们在郫县蜀绣公园的绣房里学习蜀绣技艺(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一曲《蜀绣》,勾起人们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无限遐想。 然而如今的成都,早已难觅昔日“家家女红,户户针工”的场景。据统计,目前成都市的“绣娘”仅3000人左右,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有官方认证级别的仅为165人;同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产业的年产值不足3000万元,与苏绣相去甚远。 几经浮沉 “整个9...
查看更多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讲座
2010.08.30
其他新闻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讲座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8月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十七讲专题讲座,题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问题》。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为了使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审议、修改这部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了这次讲座。讲座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失传工艺复原难入国家级非遗 因传承谱系不明确
2010.08.31
专题报道
失传工艺复原难入国家级非遗因传承谱系不明确 用象牙蔑丝编织技艺制作的团扇(王铮/摄) 在传统手工技艺行里,制作技艺由辉煌、鼎盛直至走向衰败、失传的个案层出不穷。当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家用品,今天也只能通过稀有的现存文物一睹其芳容。面对无法复制的旷世奇物,人们只能扼腕叹息。能不能恢复制作是业内人都做过的内心拷问,有的人开始了长久的探索,并最终复活了这一传统技艺,他们在工艺美术圈里饱受赞誉,然而在申遗路上却走得并不顺风顺水。 象牙蔑丝编织...
查看更多
非遗流失首因何在?八成人认为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2010.08.31
其他新闻
非遗流失首因何在?八成人认为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 85.5%的人认为首因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专家提醒“非遗”进入市场有几个东西不能丢,第一是地域性,第二不能盲目产业化。 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及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群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截止日期为9月30日。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
查看更多
汪寅仙:非遗紫砂
传承人
2010.08.31
人物
汪寅仙:非遗紫砂
传承人
汪寅仙制作的 “曲壶” 汪寅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她酷爱紫砂艺术,勤奋研习,探求创新,技术全面兼容各派技艺,善于将自然美的生态注入壶艺之中,施艺严谨、手法独特,共设计创作300多件(套)作品,种类丰富,造型各异,格调高雅。其中4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3件被北京紫光阁收藏陈饰,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也均有收藏。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作品被选为国家领导出访礼品。汪寅仙德艺双馨,多年来为紫砂...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向学院化和大众化两个方向齐头并进
2010.09.13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向学院化和大众化两个方向齐头并进 8月19日,安塞剪纸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月刚刚闭幕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丹霞地貌双双“申遗”成功。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文化遗产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同时,随着普通大众对“非遗”保护的热情逐渐升温,各高校也纷纷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士学位,7月3日,我国第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博士生、师从田青教授的宋本蓉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学院化:教育...
查看更多
专家:非遗保护立法层次低 需上位法协调
2010.09.13
其他新闻
专家:非遗保护立法层次低 需上位法协调 图为宁夏回族民间乐器哇呜、咪咪、口弦等。(资料图片) “哇呜唱,庄稼长;咪咪吹,牛羊壮。”这是宁夏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 宁夏回族群众称为哇呜、咪咪、口弦的回族民间乐器,具有独特的演奏技艺、制作工艺和弹唱艺术,由于这些乐器演奏的器乐曲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因而才有了上述谚语。但是,现在宁夏民间会演奏这些乐器的艺人已经难以寻觅。除了口弦还有部分有一定技艺的吹奏者外,哇呜、咪咪在民间已经很少有高水平的吹奏者...
查看更多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增强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
2010.09.16
其他新闻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 增强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全面展开,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由以往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逐步走向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日益增强。各地党委、政府积极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益...
查看更多
木卡姆艺术有了“保护神”
2010.10.18
其他新闻
木卡姆艺术有了“保护神” 2010年7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现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所有参会的人员都为一部地方法规投了一票,使它成为全票通过的条例。 这部条例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它是新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一审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新疆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后的第二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以及我国专就保护“人类...
查看更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受到民众追捧
2010.10.18
其他新闻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受民众追捧 2010年10月15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蓝印花布、彝族刺绣、藏族唐卡等600多个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民众追捧。人潮涌动的展馆,争先恐后的消费者,似乎给了众多还处在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复苏的信心。 “非遗”之美难以抗拒 15日下午,已经是博览会清场时间,“彝族(撒尼)刺绣”展厅里还是挤满了人,色彩绚丽的刺绣抱枕、台布成为人们争相选购的物品。济南...
查看更多
1
98
99
100
101
102
12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