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8   星期二   农历六月十四   小暑 小暑
搜索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力格尔传承人劳斯尔去逝  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传承人劳斯尔,7月4号下午13点40分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在通辽市扎鲁特旗的家中去世,享年65岁。   劳斯尔1946年出生于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霍日格嘎查,自幼喜爱蒙古族曲艺艺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劳斯尔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先后录制播放了《保卫延安》、《图门乌力吉达》、《洪格尔珠兰》等23部乌力格尔曲目;《乳赞》、《致富赞》等100余首好来宝。有17篇作品被选入《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中国漆器”正名丛玲玲    传统漆器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其核心材料是取自漆树的天然漆,国人称之为“大漆”,和现今流行的“化学漆”有天壤之别。实际上,“漆”所指本就是大漆,而化学漆仅为“涂料”,与“漆”本无干系。而今,化学涂料已经头顶“漆”字,遮盖了大漆本来的面目。比如,一说到“漆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刷涂过化学涂料的碗,担心危害健康而不会用作餐具。其实,天然漆器绝对是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用具,具有防腐、防潮、轻便、色泽沉着优雅等优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闲来敲明月 简板薪火传    湖北五峰、长阳的土家人每逢喜事便会邀请南曲艺人演唱助兴    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原名丝弦,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笔者对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历史上在宜昌、荆州等地十分盛行的南曲在这些地方已销声匿迹,目前南曲主要流行于湖北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其中又以长阳县的资丘镇最为盛行,百余名民间艺人还在传唱着这一古老的艺术。    南曲是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二五”时期保护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京剧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有效落实保护管理工作各项措施,制定“十二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经费预算,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
查看更多
人物
 女人撑起的百年“葡萄常”“葡萄常”传女不传男,这是常家女人当年做葡萄的情形  大冬天见到水灵灵的葡萄,于今已不觉新鲜,日益发达的生物技术早已让葡萄四季常在。但是在百年前的清朝,能看到非应季的水果那绝对是一种奢求。可以想象,1894年大雪覆盖的彻骨严冬,在慈禧六十大寿的寿宴上,看到桌上摆着一盘鲜嫩欲滴的葡萄,慈禧该是多么凤颜大展。当太监告诉她,这葡萄不能吃,是玻璃做的,老佛爷不仅没有怪罪进贡“假葡萄”的官员,还赏赐有这一技艺的蒙古人“天义常”的牌匾。为了感...
查看更多
人物
 杨光宾与他的“锻造”人生杨光宾在制作银饰 薛力沙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的控拜、麻料、乌高等苗族村寨,银饰制作工艺的历史可追溯至400余年前。这个地区的银匠高手甚多,制作出来的银饰造型精美,远近闻名。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杨光宾就是其中之一。  杨光宾,1963年出生于贵州雷山西江控拜银匠世家,是家族的第五代传人。因生活条件艰苦,两个哥哥很早就参军入伍,杨光宾便成为家中唯一子承父业的银匠师傅。或许在银饰制作的火塘边和敲打声中长...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举办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山东省文化厅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  本届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以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在京举行 (本网讯)为了彰显有关单位在申报工作中作出的积极贡献,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整体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和鞭策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形成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文化部于2010年8月2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了“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向参与申报工作的95个单位颁发证书,并举办部分入选项目...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专家批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GDP化”倾向  在文化部8月20日举办的“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论坛”上,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和传承人,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中国实践、申报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009年,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特别是在向联合国“申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010年8月25日下午开始分组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这是该部法律草案首次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一些依靠口传身授予以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大量具 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遭到毁弃,亟待通过立法明确有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