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4 星期五 农历六月初十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34)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26)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3)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传承:保技艺还是保饭碗?
2016.07.19
论坛
最近偶然看到两则报道:某百年毛笔老字号的制笔手艺无人继承,只剩下两位老人静静坚守;某著名墨水厂高薪也招不上工,其制墨工艺面临失传。说起来,这些年传统技艺濒危已是过热话题,对这类报道也早就免疫。但此一笔一墨,一北一南,一呼一应之间,还是令我不由得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收起情怀,回归理性,这本就是工业文明进程的必然结果。而传统技艺面临的尴尬也不单是市场的问题。就拿毛笔和墨水行业来说,还算不太小众,手艺人的收入是可以有保障的。但制笔需要精心专注、甘于寂...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深度报道(二)
2016.07.21
专题报道
编者按:本篇展示陶瓷、漆器、玉雕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部分参展作品。部分照片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提供。 陶瓷类: 任星航,男,1955年生,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钧瓷柴烧工艺复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出身钧瓷世家,全面继承了钧瓷传统烧制技艺。多年来,在家传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宋代柴烧工艺的挖掘,为钧瓷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受到业内人士的称赞。2011年7月,星航钧窑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深度报道(三)
2016.07.21
专题报道
编者按:本篇展示竹木雕、织绣唐卡、金属玻璃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部分参展作品。部分照片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提供。 竹木雕 王笃纯,1932年出生,13岁随父学习黄杨木雕。1953年进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民美学习班,师从父亲王凤祚。 王笃纯的黄杨木雕秉承家风,贴近生活。作品选题和构思多以农村生活为旋律。作品在继承父辈优秀技艺和风格的同时,力求创新和突破,致力于探索传统黄杨木雕与时代相结合的创作途径。其作品多以反映浙南乡村生活风情为主题...
查看更多
各国“非遗”专家谈城市化进程下如何传承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07.25
其他新闻
7月6日,《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 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我国北京市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学者与研究员参与讨论。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力说:“西南云贵高原多民族共生共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的一个省份,随着全球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也使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非遗项目应该去商业化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解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
查看更多
蒙古族皮靴制作:传不下去的手艺
2016.08.02
专题报道
吴润达和他的蒙古族皮靴 挖云子 穿针引线契云子 制作皮靴的工具 吴润达师傅家五代祖传,老人现在71岁,在15岁时就和父亲学习做靴子。吴师傅坦言,制作一双靴子约半个月时间,出售约一千五百块一双,费力费时,销售也不好,现在没有徒弟,他悲观的认为这门手艺将失传。记者不是第一个采访吴润达的人,相信也不是最后一个。 71岁的吴润达站在马路边,手里拿了一双亲手制作的蒙古族皮靴。“看到这双靴子,你就知道要找的人是我了。”吴润达知道自己吸...
查看更多
金漆镶嵌技艺
传承人
柏德元:传承技艺至美
2016.08.05
人物
柏德元正在展示金漆镶嵌工艺中彩绘的描金技艺 15岁入行漆艺的柏德元,与“漆活”打了一辈子交道。 他是清宫造办处第四代传人王珍大师的关门弟子。在师父的指导下,他不仅恢复了始于宋代后失传多年的金漆镶嵌“四大断”技艺,还研发出雕填类断纹产品,填补了国内漆器工艺的技术空白。 在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中,大家都评价他是“行业里的虫”——从学徒工做起,干过工会组长、生产班长、调度员、副厂长、厂长,直到今天成为北京金漆镶嵌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干遍...
查看更多
浅议徽派雕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2016.08.08
论坛
徽州大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在这特殊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出的徽州文化各艺术门类里,雕刻文化独树一帜,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徽派雕刻艺术成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徽文化浓厚的积淀分不开的,它是在古徽州雄厚的文化基础上产生、变化、发展起来的,与徽州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成、宗教伦理、文化思想等因素组合成相关矩阵,并在各种因素的交叉作用下,形成徽派雕刻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清两代,徽商崛起,刺激了雕刻...
查看更多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的通知(文非遗发〔2012...
2016.08.19
部级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新疆哈密“国宝绣娘”阿加汗:绣针下的创新与传承
2016.08.24
人物
拿起绣针,阿加汗比任何时候都快乐。 钟欣 摄 唧唧复唧唧,“绣娘”当户织。8月中旬,在哈密皇室第七代刺绣
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传承人
阿加汗·赛买提家的工厂里,绣花机上几十个绣花针一起上下跳动,一连串的声音整齐又规律。随着有节奏的声音,几十幅刺绣花样渐渐成型,丰富、饱满起来。而这些机器所绣的图样,正是64岁的阿加汗所设计的。 度过十余年“空白期”的
传承人
阿加汗生在“刺绣世家”,天生就和刺...
查看更多
姚惠芬:做绣娘是一辈子的事
2016.08.29
人物
葡萄少女肖像(刺绣) 姚惠芬 苏州新梦——园林组画之虎丘(刺绣) 姚惠芬 苏绣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发展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它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绣是江南的一个象征,亦是苏州的缩影。明代的苏州,城内城外,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可谓当时最寻常的景象。正德年间的文渊大学士王鏊在《姑苏志》中讲述:“精细、雅洁称苏州绣。”至清代,苏州绣庄林立...
查看更多
1
177
178
179
180
181
12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