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陈再碧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4月生,重庆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扬琴代表性
传承人
。1958年考入重庆市曲艺团,师承李德元学习四川扬琴演奏、演唱技艺。音色浑厚大气,擅长男腔,也可演唱女腔,主要作品有《大开门》《小开门》《将军令》等。在表演四川扬琴的同时,开始尝试作曲,作品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代表作有《探亲》《母女情》《闯夔门》等。其中《探亲》获1982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曲艺南方片区调演作曲二等奖。
查看更多
吴卡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0年3月生,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竹琴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二级演员。1962年考入万县市曲艺团,师从著名民间艺人方斌。潜心学习和研究著名民间艺人杨裕国的演唱风格,并于1962年至2005年担任竹琴表演艺术家华国秀的作曲和琴师。娴熟掌握了四川竹琴传统的“九板十三腔”,并根据不同人物、不同情绪表演的需要,恰如其分地予以表达。代表作有《月下盘貂》《志贞挂画》《元宰游庵》《仕林祭塔》《水漫金山》等。数年来...
查看更多
刘国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6月生,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竹琴代表性
传承人
。1969年开始随入门老师吴绍成学唱四川竹琴,1972年正式拜四川竹琴名家杨裕国为师学艺。演唱技法娴熟,韵味醇厚,口齿清晰,自编自唱,语言表达准确。唱腔优美、字正腔圆,感染力强。在传统四川竹琴的表演上有所创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四川竹琴的表演。多年来培养了四川竹琴青年演员数十名。代表作有《华容道》《铡美案》《白兔记》等。
查看更多
张永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4月生,四川省绵竹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竹琴代表性
传承人
。1945年拜师贾派竹琴代表性传人赵幼成门下学习竹琴表演。1949年出师,四年内学习了大量的竹琴曲目,能够演唱竹琴曲目一百一十多段。声音洪亮,高音处慷慨激昂,低音处韵味醇厚,融会贯通扬琴和竹琴两种唱腔特点。代表作有《浔阳饯别》《宝玉哭林》《三国》《列国》等。多年来,积极配合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各项工作。
查看更多
李静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3年6月生,重庆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清音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二级演员。1953年考入重庆曲艺队,跟随陈琼端、陈继贞学习四川清音。表演重情重味、生动感人,唱腔优美婉转、情真意切。从艺近六十年来,熟练掌握大小调的特点、韵味,娴熟运用唱腔中的变化来刻画、塑造人物。同时还潜心研究四川清音传统曲牌,作曲创作在继承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力求适应当代观众审美趋向。多年来积极参与培养数十名四川清音青年演员。演出代表作有《下乡看女》《花...
查看更多
何红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2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文场代表性
传承人
。1958年师承王仁和、刘玉瑛学习广西文场,并到天津市曲艺团、上海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学习曲艺知识及音乐理论。五十年如一日,坚持到民间采风,拥有近十年的舞台演出经历,并能编曲、导演、创作和研究。表演朴素大方,身段优美,嗓音清脆、甜润,得王仁和、刘玉瑛嫡传。1972年调入桂林市文化馆工作至退休,做了大量的广西文场普及工作。通过办班和参加全区乃至全国的文艺会...
查看更多
陈秀芬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11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文场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二级演员。师承著名文场大师王仁和,并得著名文场老艺人刘玉瑛口耳相传。熟练掌握广西文场所有的大小调、唱腔曲牌及优秀的文场传统保留曲目的演唱和表演,娴熟掌握曲艺一人多角和戏曲“四功五法”的表演技巧,对道具运用自如,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长期坚持传承活动,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演员。
查看更多
刘延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0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海下弦代表性
传承人
。民间盲艺人,自幼学习青海地方曲艺各曲种。经过多年的学习,能演唱西宁贤孝、青海越弦、青海下弦等曲种,演唱技艺娴熟、吐字清晰、风格独特。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文艺演出并获得好评。1984年参加中国盲人音乐比赛,获民政部、文化部颁发的三等奖。代表作《河湟两岸好风光》获青海省文化厅颁发的1991年青海省群众业余文艺表演创作奖和优秀奖。
查看更多
曹有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12月生,2014年2月去世,山西省平遥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莲花落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爱好曲艺,21岁进入太原市曲艺联合会,成为一名相声演员。20世纪60年代初着手发掘、整理濒临灭绝的晋中落子,其间还拜莲花落老艺人李连根为师,虚心求教,并改进莲花落唱腔、语言、句式、板式,同时把太原话和普通话糅入莲花落中,实现传承中的创新。代表作有《冬冬献宝》《会战新歌》《歪批曲艺》《小丁开车》《长寿秘诀》《弄巧成拙》《立竿见影》《珠联璧合...
查看更多
姜信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朝鲜族,1941年2月生,吉林省延吉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盘索里代表性
传承人
。1958年在延边艺术学校师从朴贞烈学习盘索里,其间受到沈玉花、李金德以及来延边交流的朝鲜专家方玉兰等人的指导。1987年7月,任教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盘索里和南道民谣。边执教边研究,独创了嗓音圆润高亢的发声方法,形成了完整的发声体系,并改编了盘索里、南道民谣的演唱方式,使其适合现代人的唱法。传承的盘索里曲目大多出自《沈清歌》《春香歌》等“传统五歌”。多年来通...
查看更多
1
403
404
405
406
407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