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乌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63年4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师。1981年进入同盛祥饭庄工作,早年师从孙少旭、马树桥二位师傅学艺,在打馍、选料、煮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作肉汤时,先将牛羊骨和牛羊肉入锅,再加入包有十多种调料的料包,武火烧开后续煮,最后用文火炖至肉烂汤浓。烙制饦饦馍时,在面粉中加入少量发酵粉,注重火候的把握,这样制作的饦饦馍掰碎后放入肉汤中烹煮,馍筋光滑,十分可口...
查看更多
李永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11月生,河北省黄骅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代表性
传承人
。研究馆员。1975年进入故宫博物院,师从戴季秋学习古建木作工艺,从事故宫古建筑维修与保护工作多年。继承其师大木作技术,尤其是各式斗拱制作与安装,经验丰富。主持和参加故宫古建筑维修、落架大修、改造、复建等工程几十项。主持编订《古建筑木作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古建筑定额》(木作部分)。注重技艺传承,授徒沈鹏扶、王俪颖等人。
查看更多
刘增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7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代表性
传承人
。1974年进入故宫博物院工程队,师从代文进学习古建筑油饰技艺。从事古建筑油饰施工和管理工作四十余年,熟练掌握中国古建筑油饰传统技艺,尤其对地仗、油皮等重点工序有独特技术手法。在故宫古建筑下架油饰保养与彩画保护、维修与复建等多项工程中承担油饰施工管理工作。同时,参与“中国官式建筑传统营造技艺三维数据库”课题,完整真实地记录官式古建筑油作技艺。坚持带...
查看更多
黄春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2月生,福建省屏南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师。16岁就随父学艺,掌握了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核心技术。20岁时便独立建造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上墘桥,成为当地最年轻的造桥“主绳”(类似于建筑总工程师)。这一年,还进入县里的建筑社学习建筑绘图,成为少数能绘制设计图纸的木拱廊桥工匠。既能设计木拱桥,又会计算绘图,还能指导施工。2005年主建屏南县金造桥,2006年主建长66米、二墩三孔的屏南...
查看更多
胡公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12月生,安徽省歙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园林古建技术名师。1978年开始学习木作技艺。1982年,拜程启东为师,承袭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榫卯组合技艺高超,安装木构件先在地面上组装一体,再吊装与其他的整体相连接。以传统的“杖板划线法”,轻松解决复杂多变的、尺寸要求相当严格的榫卯等加工部位的划线难题,对于结构复杂的木构件来说,其优势更是格外明显。制作斗拱技艺水平高超,曾成功修复香港志莲净苑高...
查看更多
呼森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42年8月生,2014年3月去世,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包营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蒙古包营造技师。从小就喜爱乌珠穆沁传统手工艺,30岁时就能独立制作出传统蒙古包。受父亲道尔吉的影响,系统地学习了乌珠穆沁传统的蒙古包制作技艺。乌珠穆沁传统游牧生活常使用的四块哈那蒙古包,所有部件纯手工制作,具有耐用、耐寒、易装、易拆、易运输的特点。其熟练掌握了达到这些营造要求的木工手工制作技艺、毛毡制作技术、缝织技艺、图案...
查看更多
果洛折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1年3月生,青海省班玛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碉楼营造技艺(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碉楼营造技师。从小生长在多才多艺的家庭中,舅舅会盖房砌石墙,父亲会做藏靴、木匠活、缝纫及建造碉楼。从21岁开始,生产队安排他盖碉楼,从没有专门拜师学艺的他在实践过程中依靠自己的聪明好学,不断积累经验,在自学基础上多方向民间营造师傅学习,全面掌握了碉楼营造技艺。该项技艺学习时间长、技能多、难度大,必须是掌握数算法和具有一定天资的人方可学成...
查看更多
嵇锡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12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师从著名老艺人聂杏生、邹镇钦。在六十余年从艺经历中,注重继承传统技艺,在传承实践中不断求新,艺术修养深厚,技艺精湛。总结归纳了越窑青瓷刻、划花,青瓷褐彩等装饰技法,从设计、烧制到理论素养均有造诣。陶瓷作品题材多样,功力深厚,以青瓷装饰见长,厚重中见清新,精巧瑰丽,风格独特。代表作...
查看更多
孙建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10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72年开始从事陶瓷研究,1979年借调至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参加恢复建窑项目,不断改进配方和烧制工艺,恢复了传统的制作技艺。研制出金兔毫、金油滴、鹧鸪斑等三十余种建盏,再现了千年古窑建盏的神奇魅力。“仿宋建窑油滴天目盏”“仿宋建窑兔毫天目盏”“油滴天目龙虎茶具”三件(套)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曜变天目茶碗”和“油滴天目茶碗”被中国工...
查看更多
朱文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9月生,河南省汝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汝瓷烧制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从雷玉斋学习汝瓷烧制技艺,后来经过不断学习,于1987年研究成功汝官瓷天青釉的配釉及烧制技艺。多年来在不断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釉料分析、釉色变化、器型特点、烧成火候、温度的科学把握以及宋以后各个时期汝瓷的风格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掌握了汝瓷烧制技艺的全部要领。作品线条柔和流畅,造型简约大气。在汝...
查看更多
1
440
441
442
443
444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