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张玉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3月生,河北省广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代表性传承人。14岁开始学习太平道乐的器乐演奏,掌握了管子、笙、笛、箫等吹奏乐器,是太平道乐第二十代弟子。不仅精通各种道乐乐器的演奏,还能诵读经典,主持宗教科仪,善于道教书法和剪纸艺术,并制作了失传两千多年的次低音管,使太平道乐的演奏更为悠扬动听。为保护和传承太平道乐,整理了六十多本典籍,共计十二万字,涉及乐曲曲目一百二十一首。所在的广宗太平道乐演奏团经常应邀...
查看更多
李满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月生,山西省阳高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教音乐(恒山道乐)代表性传承人。从小随父亲李清学艺,属“应门士”司鼓,并在演奏时为主唱经手,祖上六代设堂(正一道),其为第七代传人,现为恒山道乐班主。承继祖业,发展道乐,将前辈遗留下来的典谱(工尺谱)翻译成简谱,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现代乐曲演奏,技法变化丰富,令人耳目一新。道乐班常年活动于农村、城镇,所奏赞叹、套曲均获得群众较高评价,广受社会关注。多年来,一边热心培养后继传人...
查看更多
尤武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法号罗纬,男,汉族,1932年9月生,2009年9月去世,江苏省无锡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教音乐(无锡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5岁开始学习道教音乐,主攻三弦、笙、笛。1946年(14岁)起跟华伯扬学习道乐演奏,并常得阿炳等名师指点。经过多年学习与实践,鼓、笛、笙、三弦、胡琴、琵琶样样精通。在道场仪式中做功威严、技艺洒脱,锣鼓表演中鼓段节奏变化丰富多彩。生前抢救出一大批濒临失传的道教乐谱与科仪,并为1999年出版的《无锡道教科仪音乐研究》提供了部...
查看更多
张明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道号希仙子,男,汉族,1931年3月生,陕西省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教音乐(白云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白云山第十五代道士。11岁拜该观第十四代传人张元桐为师修道,1980年主持白云山道教事务,是西北道教界的名道士。对演奏道教音乐的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样样精通。在继承传统道教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佛教音乐、晋剧、唢呐及陕北民歌中的精髓,丰富白云山道教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演奏的白云山道教音乐既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同时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
查看更多
达瓦桑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3年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父亲苏达那木是当地著名的民间歌手,从小聆听父亲演唱《前世积福》《铁青马》等察哈尔风格的长调民歌,学习和传承了大量的传统蒙古族长调民歌曲目。1972年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今内蒙古艺术学院),师从长调教育家昭那斯图系统学习长调理论和演唱技巧。1975年分配到内蒙古歌舞团,其间又得到了长调艺术家哈扎布的指导。在昭那斯图、哈扎布两位长调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下...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68年10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技艺源自家传,自小师从叔父确巴力登。《阔布齐温都尔》是其学唱的第一首长调。后又随达才日布加甫、尼那木加甫等学习,以面对面跟唱和听录音的方式学唱,熟练掌握了长调演唱的各种技巧。可演唱五十多首曲目。从2006年起在县中小学开设七届长调民歌兴趣培训班,培养三百多名学员。其中有十余名学生先后参加各级长调比赛并获奖。已出版个人专辑,并帮助...
查看更多
陶小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1年8月生,安徽省当涂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涂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幼年跟随父母及乡邻学唱民歌。18岁师从民间老艺人潘成志,系统学唱当涂民歌。2003年在冷红梅老师辅导下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唱腔吐字清晰、乡土味浓郁,音色清澈、明亮、甜美,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2004年以《打麦歌》获第二届全国农民歌手电视大赛二等奖。多年来搜集并演唱民间歌曲一百余首。从2008年起,坚持在当地高校、中小学及县内各传习站...
查看更多
李家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12月生,安徽省巢湖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巢湖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幼年时跟随巢湖民歌第二代传承人邹祝莲学会巢湖秧歌。此后,一边读书一边学习民歌演唱。根据自己的音质特点,吸收、借鉴戏曲的演唱方法,音色更加丰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演唱风格。另外,以方言演唱巢湖民歌,吐字清晰,乡土味浓郁。演唱的巢湖民歌音域高亢宽广,音质纯正圆润,音色清澈甜美。培养和指导学员上千名。
查看更多
尚生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52年1月生,湖南省桑植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桑植民歌代表性传承人。4岁起跟家族长辈学习桑植民歌各项技能。后被招进县文艺宣传队,先后师从数十位被当地誉为歌师傅的民间艺人,全面掌握了桑植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花灯调、风俗歌、礼仪歌、傩腔等民歌三千多首。多次在湖南省组织的比赛中获奖,并于2015年赴德国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感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每年在桑植县党校干部培训班上教唱桑植民歌。所带学生有黄道英等数十人,三十多...
查看更多
阿称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傈僳族,1951年3月生,云南省福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傈僳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年幼时随父亲恒付言学习傈僳族传统民歌及传统乐器演奏、制作技艺,18岁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艺人。如今能熟练弹吹傈僳族传统曲目百余首,对唱的傈僳族民歌“木刮”“优叶”受到本民族同胞的一致喜爱。能用“期奔”弹奏《迁俄一》《三四独刮来刮来》《迁俄二》《迁俄三》《念门尼俄》《刮克》等傈僳族民歌,并且每一种定弦法可以演奏十五首以上不同的曲目。笛哩图(四孔小短笛)、玛果(口弦...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