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苏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撒拉族,1942年7月生,甘肃省兰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儿(松鸣岩花儿会)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跟随不同民族的花儿歌手学唱花儿,广泛吸收各民族的民歌音乐特色,将花儿传统的真假发声结合得天衣无缝,将清晰的语言、优美的曲令、质朴的唱词融为一体,使花儿演唱更加艺术化和大众化。曾应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有关部门及欧盟华人团体等邀请,先后赴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及欧洲、非洲、日本等地讲学、交流和访问演出。在传唱花儿的同时,积极培育花...
查看更多
李桂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5月生,青海省民和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儿(七里寺花儿会)代表性传承人。15岁开始学习演唱花儿,18岁正式从事花儿演唱。1978年,自编了《打马的鞭子甩圆了》《歌唱毛主席歌唱党》等花儿歌词,并登台演唱。有近百首自编花儿刊登在《七里寺花儿集》《新编花儿歌词》《民和歌谣》等刊物上,并被当地群众广泛传唱。积极培养青年歌手,传授自己所演唱的花儿曲令,特别是在一年一度的七里寺花儿会上,亲临现场、挖掘人才,将七里寺花儿保护和传承工作...
查看更多
王德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3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唱歌,1980年开始跟随花儿艺术家赛丽麦·安妮、马生林学习花儿的各种调令,演唱的形式大多是以高亢的引子开始,中间过门配以口弦,把口弦与花儿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宁夏山花儿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演唱的花儿、民歌有三十六首被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乡土》《乡约》《神州大舞台》等栏目演出活动。近年来依然...
查看更多
马汉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62年5月生,2018年10月去世,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酷爱花儿,学习民间艺术,曾参加过全国、地区举办的花儿演唱活动。经过多年的演出锻炼,积累了丰富演唱经验,加之本人的钻研,在回族山花儿的演唱、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1985年至1988年参与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采编工作。声音高亢、清脆而不失圆润和厚重,曲调丰富,以抒情见长,能够演唱传统花儿曲目一百余首,自编自创...
查看更多
王秀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12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儿(新疆花儿)代表性传承人。1990年起师从新疆花儿奠基人韩生元,是其唯一亲传的女弟子,继承掌握并即兴创编新疆花儿三十多种曲令,演唱风格地域性强,乡土气息浓厚,深受群众喜爱。多次在国内演出活动中获银奖、铜奖、贡献奖等奖项。多年来致力于新疆花儿的传承、传播和人才培养。2014年,成立了新疆首个“花儿小院”,并受聘多所中小学教授新疆花儿。由童谣改编成的花儿《蒙蒙细雨抓蚂...
查看更多
龙景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59年5月生,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靖州苗族歌鼟代表性传承人。自小学开始跟着家族长辈学唱苗歌。经过几十年的搜集整理,配合县苗学会出版了《靖州苗族歌鼟选》,配合县文化部门编写了《苗族歌鼟音乐教材》。201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青歌赛湖南赛区选拔赛获银奖,2012年9月,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获多人组合组优秀演唱奖和组委会特别奖。2010年创办了靖州第一个苗族歌鼟传习所。在常年授徒传艺过程中培养了...
查看更多
曹光裕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1月生,重庆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江号子代表性传承人。17岁当船工,1987年师从号子头陈邦贵。长期从事川江号子的传承、传播工作,搜集整理近百个川江号子曲牌,并创作川江号子舞台演出剧目《船到码头把酒喝》《闯风雨》《船歇三峡好想家》《数城门》等作品。2012年以来坚持每周参加一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并完成编写了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的《川江号子》校本教材。曾获全国渔歌号子大赛一等奖,文化部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群星奖,第八届勃拉姆...
查看更多
张中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8月生,江苏省金湖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薅草锣鼓(金湖秧歌)代表性传承人。1953年跟随父亲张志荣及其师傅徐积强学习锣鼓秧歌。1955年已能独立演唱,至今已唱秧歌六十余年。代表作有《大栀子花》《大红娘》《衣架姐》《姐思情》《打芦叶》等三十多篇。演唱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常使用上滑音、下滑音装饰旋律,加上带有地域色彩的衬字、衬词,使得演唱极具地方特色,演唱内容既有引人入胜的长篇叙事故事,又有幽默风趣的短小歌头。尤其是长篇秧歌...
查看更多
方由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10月生,2020年6月去世,江西省武宁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薅草锣鼓(武宁打鼓歌)代表性传承人。从1955年开始,便跟随父亲方宜春学唱打鼓歌,在集体生产劳动中,为本村及周边乡镇的集体生产鼓劲助阵。1986年,在武宁县政府举办的万人歌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演唱的《到山来》等多首曲目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部分曲目被《中国音乐词典》收为辞条。2006年被特聘为打鼓歌教员,在全县中小学教授打鼓歌。
查看更多
冷浩然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44年10月生,湖北省宣恩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中学毕业参加生产队劳动,开始接触薅草锣鼓,随即跟随祖父冷应杰学习薅草锣鼓。善于即兴创作演唱,能见景生意,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风趣生动的歌唱,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嗓音洪亮、圆润,能把握韵律节奏,演唱技巧运用自如。熟悉薅草锣鼓的各种演奏曲牌,掌握了锣、鼓、钹等相关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从2008年开始,利用自家场地建立起民俗文化传习所,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