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黄道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59年5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长鼓舞代表性传承人。受家庭影响,13岁跟随祖父黄明情学习芦笙与长鼓舞,时常观看周边村寨的长鼓舞展演活动,细心记下动作与旋律,练就扎实的舞步和娴熟的吹奏技巧,逐渐成为当地长鼓舞的主导者。熟练掌握多样舞步,半蹲、全蹲、扭腰踹腿、勾脚重拍踏地等动作,均能信手拈来,并能带领其他舞者,互相配合,互相衬托。时常带领当地长鼓舞队赴外地参加盘王节与文艺表演、竞赛等活动。能自制长鼓...
查看更多
朗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傣族,1955年9月生,云南省芒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象脚鼓舞代表性传承人。因对象脚鼓痴迷,幼时便拜寨子里的老艺人毕相为师学习象脚鼓舞。28岁时,跟随著名的象脚鼓制作艺人朗帕嘎学习象脚鼓制作技艺。经过虚心刻苦的学习,成为象脚鼓制作大师,制作的象脚鼓美观耐用,声音浑厚悠长。不仅掌握象脚鼓的制作、校音、修补等技巧,象脚鼓舞技艺更是炉火纯青,独具特色,深受当地傣族群众的喜爱。广相村的朗岩软、线二宝都是其得意的徒弟。
查看更多
波罕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傣族,1962年2月生,云南省勐腊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象脚鼓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对傣族象脚鼓舞、武术有着浓厚兴趣。8岁时拜本村岩旺旦为师学习象脚鼓舞。经过刻苦学习,成为岩旺旦十三个徒弟中最优秀的一个。将傣族武术巧妙融入象脚鼓舞中,体现了武与舞的刚柔并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套路。20岁左右,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象脚鼓舞艺人。1999年又拜勐腊镇曼岗娜村老艺人波涛万香岗娜为师,学习象脚鼓制作技艺,成为既能制作又擅舞蹈的象脚鼓舞舞王。1...
查看更多
喇翁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9年8月生,四川省盐源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搓代表性传承人。6岁开始学习甲搓舞。熟练掌握传统甲搓舞的曲调和舞步“措德”“甲搓优”等核心技艺,舞姿或明快,或轻盈,或豪放,收放自如。在倾心习练的同时,潜心研究探索、传承创新,使甲搓传统舞蹈形式和曲调发展得更加丰富,舞曲由原有的八个增加为三十四个。积极组织开展甲搓舞展演和比赛,通过多种形式向中外游客宣传甲搓舞及摩梭传统文化知识,组织动员年轻一代传授甲搓舞表演,是当地较有影响的代表性...
查看更多
杨家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62年7月生,云南省双柏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老虎笙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彝族毕摩世家,自幼受父辈影响,喜爱跳老虎笙。1980年初中毕业后,正式向师父杨学昌、苗户和父亲杨正学学习老虎笙。熟练掌握正月初八到十五接虎、祭虎、跳虎、送虎活动的整套舞蹈和祭祀程序,后成为小麦冲村彝族老虎笙队领队。带领老虎笙队多次参加各类展演比赛,扩大彝族老虎笙的知名度。1999年开始收徒传艺,第一代徒弟杨家旭、徐正存、徐正元已是新一代老虎笙队的主要成员...
查看更多
普清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60年3月生,云南省牟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左脚舞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彝族左脚舞的主要发源地,自幼受父母影响,跟随父亲普刚学习演奏龙头四弦,学跳左脚舞,随母亲李兰珍学唱“夜雀”(当地彝族的一种唱腔形式)及彝族白话腔。娴熟掌握传统左脚舞的基本动作和难度较大的“三跺脚”“摆八下”“狗撵羊”“串花调”“翻身”等跳法。20世纪80年代至今,多次带队参加州、县左脚舞表演。2008年牵头组建蟠猫乡古岩左脚歌舞队,定点传授传统左脚舞技艺...
查看更多
李阿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彝族,1963年4月生,云南省红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作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长辈学跳乐作舞,14岁师从民间艺人王阿友学习乐作舞的唱腔及舞蹈套路。青年时期形成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乐作舞唱腔也在当地享有盛名。多次获红河州民间歌舞表演奖和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奖。2010年代表红河州赴荷兰参加中国红河《哈尼族多声部》乐作舞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从事乐作舞传承活动,带有徒弟二十多人,并经常向前来采风学习的省、州、县专业舞蹈工作者传授乐作舞。
查看更多
段正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58年1月生,云南省弥勒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生活在阿细跳月的故乡。从10岁起跟随父亲段治建、伯父段福能及本地老艺人学习阿细跳月等民间歌舞。19岁全面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套路及动作要领,能够娴熟演奏阿细跳月的伴奏乐器大、小三弦,并能自制民间乐器,是当地公认的阿细跳月代表人物。从艺五十余年来,曾先后参加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从2001年起持续在云南民族村表演...
查看更多
毕光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48年11月生,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代表性传承人。受长辈的影响和彝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熟练掌握彝族三弦舞的动作要领,并形成自己的风格。舞蹈时体态轻盈,舞姿洒脱,边弹边跳,配合协调,极富感染力。精通民族乐器制作,音调准确,品质优良。多次参加省、市、县非遗传承展示活动,参演的器乐节目《尼迷库》曾获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现有徒弟二十余人。
查看更多
和红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纳西族,1967年10月生,云南省丽江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西族热美蹉代表性传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西族热美蹉代表性传承人和振强的长子。自幼受家庭氛围、社会环境的熏陶,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常跟随父亲参加在田间地头自发组织的热美蹉、喔麦打、笛子打跳等活动。熟练掌握热美蹉的舞蹈及演唱技艺,是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具有影响力的领舞者及领唱者,也是大东乡一带热美蹉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多次受邀参加演出,获得好评。自2010年起,坚持在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