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王冠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9年9月生,2018年2月去世,河南省伊川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9岁入登封大金店、偃师曲家寨的科班习艺,初随父亲王中堂(著名琴师,师从豫西梆子戏琴师乔老八)习京胡及豫西梆子戏中的各类乐器,后专攻板胡。1951年起与常香玉长期合作,参与常派代表作的创演活动。演奏声音圆润、浑厚中含刚劲,弓法平稳中见俏头,指法谙熟灵活,包得严、跟得紧,快而不乱,随腔应变不乏委婉、细腻之趣,既热情奔放又挥洒自如。代表作有《花木兰...
查看更多
冯占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8月生,2019年2月去世,河南省阳武县(今属原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父亲冯焕卿学戏,又先后师从吴治国、张子林等老艺人。1948年学黑头技艺,1953年改武生,1956年后兼做导演,执导并演出了《野火春风斗古城》《智取惯匪座山雕》《火焰山》《对花枪》等,挖掘整理《翠屏山》《关公挑袍》《单刀会》《洛阳桥》《头冀州》《花打朝》等十余部传统戏,掌握许多“外八脚”的传统技艺及多个行当特有的身、指、步、口...
查看更多
李建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3月生,2015年5月去世,河南省镇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宛梆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任内乡县越调剧团演员,1959年拜著名花脸老艺人杜林保为师,专攻花脸。1979年入河南省第二届导演进修班学习,1984年调入内乡县曲剧团。其表演既传承了宛梆粗犷的传统风格,又融入了京、汉等剧的优美造型,文武兼备。代表作有《铡美案》《收岑彭》《黄鹤楼》等。1992年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表演奖。参与指导的《三院禁约碑...
查看更多
何西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11月生,山东省菏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喜爱戏曲艺术,1980年考入菏泽县(今菏泽市牡丹区)大平调剧团,1984年拜有“平调王”之称的郭盛高(艺名小黑牛)为师。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与自身的刻苦努力下,艺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嗓音圆润清丽、字清板稳、朴实平整,抒情时委婉深沉,激昂时高亢奔放,形体身段偏于豪放又不废规整,博采众长又师古不泥。代表作有《收姜维》《反徐州》《辕门斩子》等十余部传统剧...
查看更多
毛爱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0年3月生,河南省舞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调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39年入漯河文凤班,拜越调名艺人邢金奎为师。13岁登台演出,工闺门旦,兼演小生、老生和老旦等。表演轻松自如,质朴自然;演唱吐字清晰,轻快柔和,似说似唱,情真意切,以情传神;声腔细腻清脆,悦耳动听,对鼻腔共鸣的运用更有独到之处。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毛派”艺术,被誉为“越调皇后”。先后整理并演出的剧目多达一百三十余个,代表剧目有《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
查看更多
张学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9月生,2012年12月去世,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梨园世家,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之子。1951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陈少武习余派艺术。1961年拜马连良为师。1964年因在现代戏《箭杆河边》中自创反二黄唱腔演唱了一段《劝赖子》而名声大振,被广为传唱。演出剧目《赵氏孤儿》《甘露寺》《借东风》《苏武牧羊》等,被誉为“马派第一老生”,创作排演的新编京...
查看更多
赵葆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8年1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等,工老旦。1981年拜李金泉、何盛清为师。演出剧目《李逵探母》《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改编整理《八珍汤》《金龟记》《三关宴》,主演新编京剧《风雨同仁堂》。表演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程式,创造性地运用行当特点和表演手段刻画舞台人物形象,丰富和发展了老旦艺术,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曾获...
查看更多
邓沐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4月生,天津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喜爱京剧,尤其是对裘派花脸演唱艺术情有独钟,11岁时考进天津市戏曲学校。1969年进入天津市京剧团(后更名为天津京剧院)后,在现代戏《芦花淀》中担任了重要角色。1981年拜裘派花脸艺术家方荣翔为师,在艺术上日臻成熟。表演凝重深沉,润腔方法细腻,气息运用合理,突出抑扬顿挫的对比变化,在唱腔中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因在《铡美案》中精彩的表演而被誉为“活包公...
查看更多
杨乃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9月生,天津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京剧生行杨(宝森)派再传弟子。师承杨宝忠、张荣善、周啸天、陆宝忠。1965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在校期间,曾跟随著名琴师杨宝忠学习多年,使乐感更加丰富,节奏鲜明准确,为其舞台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1965年成为天津市京剧团演员,根据个人嗓音甘甜、韵味醇厚、刚柔相济的特点,在演出中充分发挥特长。唱法中的“绷音”“衬音”“闷音”“趴音”及大幅度的“擞音”极具特色...
查看更多
艾世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7年10月生,2012年6月去世,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2岁入富连成科班世字科习艺,受教于叶盛章,并拜马富禄为师。工文丑、武丑,文得萧长华、萧盛萱父子亲传,武得叶盛章教授。身段干净利落,念白口齿清楚,做戏诙谐幽默,文戏儒雅大方,武戏技艺出众。丑角表演风格雅致大方、醇厚隽永、谑而不油、谐而不俗,为南方京剧名丑。代表作《群英会》《时迁偷鸡》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晚年致力于教学,桃李满天下。曾获第...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