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6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67)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62)
清单
(3477)
资源
(743)
学术
(1080)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两代藏族工艺美术大师见证藏文化传承
2009.03.16
其他新闻
两代藏族工艺美术大师见证藏文化传承 新华网青海同仁3月15日电(钱荣 徐文婷)走进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上寺僧人更登达吉的住所,门上“两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牌匾格外显眼。在檀香缭绕的雕梁木屋中,46岁的更登达吉正细心卷起画好的唐卡样图,目光中流露出喜悦与祥和。 他说:“现在喜欢唐卡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唐卡画师,我真是赶上藏族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了。” 更登达吉的父亲夏吾才郎是第一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藏族艺人,早年曾跟...
查看更多
龙氏木雕船传人-龙从发
2009.03.16
人物
龙氏木雕船传人-龙从发记者毕云 通讯员朱林飞 记者尚炜摄龙从发在江边对着过往的船写生老伴是龙大师的好帮手,他作品上的帆都是她做的几十年的木雕创作,让他的十个手指变了形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与龙从发亲切握手 出场人脸谱 龙从发:男,71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北木雕船工艺的
传承人
,与其父的共同作品《端午龙舟》至今仍是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珍贵展品。 2009年2月,龙从发进京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青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旧曲新唱”
2009.03.16
专题报道
青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旧曲新唱” 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现在正在以令人痛心的速度快速消亡。随着经济的大发展,西部的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等诸多原因,人们的生态环境以及劳动生态方式发生变化,很多风俗活动不再举行,与此相关的民族音乐也就慢慢消失了。 鉴于此,我国目前已经加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步伐。除了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抢救性保护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放进高等教育的机制和模式中,培养年轻的民族文化人才,已成为有识之士...
查看更多
波密“非遗”保护中开发 “火文化之乡”名归商丘
2009.03.17
专题报道
波密“非遗”保护中开发 “火文化之乡”名归商丘 波密“非遗”保护中开发 2008年,西藏波密县易贡藏刀为当地群众增收15万元,成为该县旅游产品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据悉,2009年波密县还将对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八盖木制锁具制作技艺”、“波密‘波卓"”、“说‘白"”等项目进行开发,努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保护的同时成为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波密县通过开发旅游、培育学徒、组织宣传活动、出版故事类民俗类书籍等方法,对本地区的...
查看更多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呼麦向前冲
2009.03.17
专题报道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呼麦向前冲 低如瀑布怒吼,直冲而下,高如苍鹰飞鸣,悠扬致远,透彻邈邈……用心聆听古老而神妙的蒙古族呼麦,它的旋律和韵味让人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美境中。 呼麦是蒙古民族一种古老的喉音艺术,它在蒙古民族形成之时就已经产生,并流传至今。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地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保护呼麦,对于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
查看更多
让农民共享文化盛宴
2009.03.17
其他新闻
有书读、有戏看―― 让农民共享文化盛宴 ●今明两年,中央将安排28亿元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到2010年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 ●到2010年,将基本形成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县有支中心,乡村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 ●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77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
查看更多
85岁淮北花鼓戏
传承人
:呼吁政府帮延续花鼓戏精髓
2009.03.23
专题报道
85岁淮北花鼓戏
传承人
呼吁政府帮延续花鼓戏精髓 昏暗的灯光下,85岁的周钦全抚摸着被老鼠咬烂的官靴,还有那一件件残破的戏服……往事历历在目,昔日的“老玩意”,受到追捧,而今却鲜有问津。老人的双手也不停地颤抖着,将这些行头又重新放回箱子里。周钦全是淮北花鼓戏的
传承人
,2008年时,当淮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老人曾一度欣喜:传统文化受到重视,终于可以后继有人了。而如今,老人又产生了悲观情绪,“我已经85岁了,当我作古之后,谁来延续...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美术:几多“绝活”变“绝唱”?
2009.03.24
专题报道
传统工艺美术:几多“绝活”变“绝唱”?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由于缺乏良好的市场对接,正逐渐式微。曾经名动乡里的雕花、细纹刻纸、米塑、瓯绣等传统技艺,如今都已难得一见。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现有国家级和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民间工艺大师共186人,涉及到玉器、景泰蓝、象牙雕刻、金漆镶嵌、雕漆、花丝镶嵌、地毯、京绣、绢人、风筝、剪纸、泥塑、内画等品种。其中,绝大多数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已失语,有的已重病缠身。无论...
查看更多
一个常识 此二人转非彼二人转
2009.03.25
专题报道
一个常识 此二人转非彼二人转 如果说“小沈阳”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搜索语,那么冠在他名字之前的“二人转”,也跟随着他一起火遍了全国。许多观众把观看小沈阳的演出,直呼为“去看二人转”。小沈阳的“职称”至今依然是“二人转演员”。然而,我们看到的真的是二人转吗?二人转艺术真的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吗?在一片火爆的插科打诨中被湮没了本来面目的二人转,在声名鹊起之际,却也被遗忘得更加彻底。 跑偏了的“二人转” 上周最惹人猜度的娱乐新闻是著名导演张艺谋...
查看更多
“鱼皮衣”传人尤文凤
2009.03.25
人物
“鱼皮衣”传人尤文凤 尤文凤和她雇的俩人,缝制了12天,用了50多条十二三斤重的大马哈鱼的鱼皮,终于完成了这件传世之作――一件散发着淡淡腥味,灰白纹路的大襟鱼皮衣服,它的袖口和下摆,还点缀着赫哲族的吉祥图案云卷和浪花。 在今年2月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这件鱼皮衣服吸引了无数眼球。头戴雪兔毛鱼皮帽,脚穿鱼皮靴子的尤文凤,坐在展台前,不厌其烦地回答着观众的问题。 “每天到这旮旯的看这件‘大哈"的人老厚老厚的。”这...
查看更多
1
49
50
51
52
53
121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